首页 > 艺术资讯

春天终将来临:一季度艺术类图书书单

2022-03-24 17:29:03 字体大小【

  春光烂漫时,正是读书日。中国作家网准备了一份这个春季出版的艺术类新书,以飨有心的读者。电影方面,有电影大师伯格曼毕生留下文章的合集,日本“新浪潮”导演大岛渚的研究专著,好莱坞大导比利·怀尔德晚年的谈话录,日本男星仲代达矢回忆日本电影黄金时代的访谈……绘画方面,备受期待的《大卫·霍克尼在诺曼底》正式出版,还有徐小虎聆听旅美书画家王季迁谈论中国画笔墨而记录下的《画语录》,美国著名汉学家高居翰晚年研究清代世俗画的《致用与娱情》,从绘画角度切入饮食文化的《不散的筵席》;一本摄影理论方面的经典著作《摄影美学》;以及三本精彩的人物传记:《卓别林自传》《达·芬奇传》《肖邦传》。

  1.《我们都是马戏团:伯格曼文集》

  [瑞典]英格玛·伯格曼,中信出版集团,雅众文化出品,王凯梅 译

  2018年是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的百年诞辰,世界各地举办了隆重的纪念活动。瑞典本土特意将伯格曼从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发表的80余篇文章汇编成书,囊括散文、私人信件、日记、电影批评、文学评论、讲座讲稿等多种文体。对于热爱伯格曼的影迷来说,《我们都是马戏团:伯格曼文集》是伯格曼的电影和自传《魔灯》之外很好的补充,有助于了解这位伟大导演的内心世界。

  该书今年由中信·大方和雅众文化联合引进,艺术写作者和策展人王凯梅直接从瑞典语译成中文。伯格曼在该书中以犀利的笔触,总结艺术经验,解说电影拍摄过程,对社会议题发出尖锐声音,同时也带有伯格曼个人特有的自省、反思特质。伯格曼说:“我的目的是像中世纪的工匠画画一样创作,拥有同他们一样的普世观、敏感和激情。我的人物要哭,要笑、要喊、要叫,他们害怕,受苦,质问,不断地质问……”

  2.《大岛渚与日本》

  [日] 四方田犬彦,北京大学出版社,培文出品,支菲娜 译

  大岛渚是继黑泽明、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等映画巨匠之后,受到世界影坛全面肯定的日本导演,日本“新浪潮”的代表导演。从《残酷青春物语》到《少年》,从《绞死刑》到《感官王国》,从《战场上的劳伦斯》到《御法度》,大岛渚在其导演生涯中,奉献了一大批风格迥异、影史留名的杰出作品。大岛渚从不循规蹈矩,反对并批判电影影像的传统,正如四方田犬彦所言,“毕生风格变化多端,而且每一种风格都接近极致,竭尽全力去追求每一种风格饱满得即将崩溃的临界点,却丝毫不拘泥其中,在下一部作品中立即投身于开创另一种导演风格与剪辑秩序。”

  那么,该怎么理解大岛渚电影风格上的多变,及大岛渚在日本电影史的地位?日本电影研究者、明治学院大学教授四方田犬彦在《大岛渚与日本》中对大岛渚的生平及重要作品做了细致的介绍与论述,并结合“大岛渚与日本”这一主题从电影评析、创作过程、学术内涵等角度对大岛渚的电影展开深入的研究。该书还得到大岛渚夫人及大岛渚工作室的大力支持,独家提供珍贵的私人照片,中文译本则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高级编辑、日本电影研究者支菲娜翻译。

  3.《日落大道:对话比利·怀尔德》

  [美]卡梅伦·克罗,中信出版集团,雅众文化出品,张衍 译

  当91岁高龄的比利·怀尔德坐在晚辈卡梅伦·克罗的面前滔滔不绝的时候,他会意识到自己将成为他所塑造的最伟大人物吗?《日落大道:对话比利·怀尔德》是一幅珍贵的艺术家肖像画,由导演同行倾情采访并撰文,更加突显出该书的价值。已经功成名就的卡梅伦·克罗,在比利·怀尔德91岁时,用超过一年的时间,与怀尔德进行了多次访谈,谈话过程被记录下来整理成书,为影迷和读者活现出一位机智、幽默的老小孩形象。

  比利·怀尔德是公认的好莱坞黄金时代伟大导演,首位同时获得三项奥斯卡奖的电影艺术家。“这样一个人物到底是怎样书写、怎样生活的呢?从91岁高龄的比利·怀尔德那里寻找答案可以变成一项全职工作。”卡梅伦·克罗将这份好奇转变成了文字。《日落大道:比利·怀尔德》涵盖了怀尔德如何从“枪手”到编剧再到导演的过程,也包括了怀尔德对工作、生活以及爱情的态度,从中可以读到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创作历程、幕后细节和影坛逸事。美国知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读后不乏溢美之词,“访谈录就像怀尔德最好的电影一样,观察敏锐,简洁精确,充满趣味但底色严肃。”

  4.《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仲代达矢访谈录》

  [日]春日太一,上海人民出版社,吴伟丽 译

  1960年代是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不仅诞生了像黑泽明、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成濑巳喜男这样具有世界知名度的映画巨匠,同时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电影演员,三船敏郎、高峰秀子、原节子等影星的演技举世公认,仲代达矢也是其中之一。他与黑泽明、成濑巳喜男、小林正树、五社英雄、冈本喜八等名导都有过合作,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作为日本影坛的巨星,仲代达矢如今已经九十多高龄,仍活跃在影视界与戏剧舞台。

  可以说,仲代达矢是日本电影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见证人,他无比丰厚的从影经历是日本电影史的宝贵财富。他与三船敏郎、高峰秀子、原节子、胜新太郎等演员的合作,也堪称佳话。那么在他眼中,20世纪下半叶的日本影坛是什么样子的呢?《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仲代达矢访谈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亲临现场”的机会:在电影史研究学者春日太一的面前,仲代达矢娓娓道来自己的片场经历,及与各位名导、名演员的接触印象,重温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

  5.《春天终将来临:大卫·霍克尼在诺曼底》

  [英]大卫·霍克尼 / 马丁·盖福德,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万木春 审订,胡雅婷/杨素瑶 译

  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英国著名艺术家大卫·霍克尼被封锁在法国诺曼底乡村的工作室。隔离非但没有抑制霍克尼的创作动力,反而让他愈发热情地投入对美好春光的描绘。在此期间,大卫·霍克尼共创作220幅iPad绘画,并发布在社交平台。2021年,大卫·霍克尼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办一场以“诺曼底春天的来临”(The Arrival of Spring, Normandy)为题的展览,展出了他在诺曼底从初春、仲春到暮春创作的116幅画作。

  其后便是《春天终将来临——大卫·霍克尼在诺曼底》这本书的诞生,由霍克尼和艺术批评家马丁•盖福德大量的全新对谈与通信组成,其间点缀着霍克尼在诺曼底画下的iPad春日美景,及凡•高、莫奈、勃鲁盖尔等人的巨作。霍克尼用 iPad 绘画由来已久,毫不回避数码对传统绘画的入侵。他认为用iPad 绘画是一种挑战——“画家需要同时具备出色的打稿和上色能力,因为每件作品打印出来后都会被放大数倍,参观者能够清晰看到画家的笔触细节”。

  霍克尼的新书让身处疫情阴影下的人们唤起一种对生活的热情,正如霍克尼在书中所说,“我们失去了与大自然的联系,这是相当愚蠢的,因为我们是它的一部分,而不是置身其外。疫情迟早会结束,然后呢?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呢?……生活中唯一真实的东西就是食物和爱,就跟我们的小狗鲁比一样……艺术的源泉是爱。我热爱生活。”

  6.《画语录:听王季迁谈中国书画的笔墨》

  徐小虎/王季迁,上海三联书店,理想国出品

  中国绘画讲究用笔用墨,笔墨构成了一幅中国画的精髓。探究中国画笔墨的奥妙,恐怕没人比徐小虎更有研究。1971年,徐小虎与旅居纽约的书画家、鉴定家与收藏家王季迁就书画笔墨展开长达8年的对谈。在对谈中,王季迁向徐小虎阐述他对中国古代书画的笔墨特质、用笔技巧、构图布局、风格特色等的观点。40年后,已到耄耋之年的徐小虎开始重新审视王季迁对笔墨的这些阐释。在原有对谈基础上,她增添新注解及视频课程,添加细节图,以文图互释的方式直观展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笔墨之道。

  《画语录(增订版)》是2014年同书再版,在初版的基础上做了立体升级,涉及自晋代至清代68位书家、画家的187件作品,直观阐明书家、画家的直觉经验,让读者读懂“气韵生动”。值得一提的是,徐小虎生于南京,自幼成长于多语言及跨文化的环境,先后在美国班宁顿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中国艺术史,获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她受王季迁启发,总结出“笔墨行为”的理论,并综合日本书画断代研究和西方的风格分析,开拓出一套清晰缜密的鉴定方法。这些成果集中体现在《被遗忘的真迹:吴镇书画重鉴》一书中。

  7.《致用与娱情:大清盛世的世俗绘画》

  [美]高居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杨多 译

  中国画论有褒文人画、贬世俗画的传统,这与中国文人传统息息相关。文人画类似于作者电影,是画家个人意志的表达;世俗画像商业电影,是画家受主顾委托后创作,价值自然低了一等。但在美国著名汉学家高居翰看来,被中国绘画史忽视的世俗画同样具有研究价值,他从挖掘世俗画在艺术史上的价值入手,创作了这本《致用与娱情:大清盛世的世俗绘画》,由此开启晚年的学术转型。

  《致用与娱情》对120多幅清朝鼎盛时期的世俗画进行了视觉研究与风格分析,阐释了美人、春宫、家庆、祝寿等被中国主流艺术史忽视的世俗题材,如何在清朝鼎盛时期通过积极吸收西洋技法、融合南北宗的画风,创造出新的绘画方式与程式。高居翰打破文人山水画主导的中国绘画史叙事,重新阐释世俗画的价值,丰富了中国绘画史的样貌。

  8.《不散的筵席:艺术中的饮食文化史》

  [英]吉莉安·莱利,商务印书馆,向垚 译

  古往今来,无论中外,吃饭都是头等大事,每日的饮食中蕴藏着民族的品位和文化。《不散的筵席:艺术中的饮食文化史》以刻画实物的绘画作品作为切入点,讲述“吃饭”这件事在人类历史中的演变及其背后的故事和文化。

  《不散的筵席》不仅是一部艺术史,也是文化史。作者吉莉安•莱利从石器时代讲起,带领读者回顾绘画作品中对食物的呈现,展现各种食物保存秘方,还原渔耕农牧的场景,讲述艺术作品中食物与神话、宗教之间的关系,视角独特,具有很高的价值。

  9.《摄影美学》

  [法] 弗朗索瓦·苏拉热,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后浪出品,陈庆/张慧 译

  《摄影美学》自1998年在法国出版以来,已经成为摄影理论领域公认的经典。在这本关于摄影美学的笔记中,弗朗索瓦·苏拉热围绕多位读者耳熟能详的摄影大师和其作品展开了精彩的论述:卡蒂埃-布列松、朱莉娅·玛格丽特·卡梅隆、杜安·迈克尔斯、威廉·克莱因、唐·麦库林、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雅克-亨利·拉蒂格、黛安·阿勃斯、安娜·福克斯、托诺·斯塔诺、曼·雷……

  弗朗索瓦·苏拉热主要围绕三个主要问题探讨摄影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摄影与现实是什么关系?摄影作品的特性是什么?为什么摄影艺术处于当代艺术的核心,甚至自身是当代艺术的核心?由此构建出一种基于理性的摄影美学。中文译本是原书第2版,加入近二十年间新兴的数码摄影、自拍等新的摄影形式。

  10.《卓别林自传》

  [英] 查理·卓别林,译林出版社,叶冬心 译

  查理·卓别林是默片喜剧的巨匠,这一点无人不知。他自幼被家门口路过的舞台名角吸引,立志成为演员。功成名就之后,又相继陷入婚姻失败、个人丑闻等困局。在卓别林光鲜亮丽的银幕外表下,藏着怎样心酸的经历?卓别林在落寞的晚年亲自撰文,讲述银幕后的故事:在伦敦南区度过的贫苦童年、初次登台的经历、为争取拍摄自主权而付出的努力、失败的婚姻、从好莱坞的逃离,以及个人丑闻。

  在人生巅峰时期,卓别林奉献了《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等杰作,但到麦卡锡主义盛行时期,他的事业陷入低谷,本人也一直被美国联邦调查局监视。1952年,心灰意冷的卓别林迁居欧洲,导演了人生最后两部电影《纽约之王》和《香港女伯爵》,同时完成了这部自传。可想而知,在人生落寞之时写下的人生回忆,会多么心酸和真实。卓别林特别坦诚,他把内心交给读者,成就了这本朴实无华却又震撼人心的人物传记。

  11.《达·芬奇传:渴望知道一切的人》

  [德] 贝恩德·勒克,湖南文艺出版社,博集天卷出品,孙梦 译

  达·芬奇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百科全书式的人物,除了绘画,他在雕塑、建筑、音乐、物理、几何、解剖学、水利工程、设计等许多领域都成就斐然。同时,达·芬奇身上的谜团与矛盾也让我们对这位旷世天才充满好奇。达·芬奇经历了怎样的一生,他为何有如此旺盛的好奇心,能创造出如此多的成就?《达·芬奇传》或许能给你一个答案。

  本书作者贝恩德·勒克是欧洲久负盛名的文艺复兴史研究专家之一,他参考海量的一手资料,详细呈现了达·芬奇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让读者得以近距离窥探达·芬奇的内心世界。与此同时,传记再现了与达·芬奇的一生交织一起的动荡时代,还原出辉煌而神秘的文艺复兴时期。

  12.《肖邦:生平与时代》

  [英]艾伦·沃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索·恩出品,胡韵迪 译

  《肖邦:生平与时代》是一本巨著,长达800页,作者艾伦·沃克用十年时间翻阅来自华沙、巴黎、伦敦、纽约和华盛顿特区档案馆的一手资料,对肖邦戏剧性的一生进行了细致探讨。他特别关注肖邦在波兰的童年和青年时期以及他和乔治·桑共同度过的九年感情生活,完成这本迄今为止最好的肖邦传记。

  评论称这是一部去伪存真的传记,澄清了长期以来围绕肖邦的诸多错误说法与传闻。“艾伦·沃克以前所未见的清晰笔触对肖邦及其音乐进行了解读,使这位19世纪最为神秘、最受人们喜爱、最具传奇色彩的艺术家形象跃然纸上。”或许,阅读本书最好的方式,是在肖邦音乐的陪伴下,进入传记主人隐秘的内心世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刘鹏波(声明:此文不代表大河艺术网观点。“大河艺术网”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编辑:赵芯

相关阅读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

2024-04-16

中国书协

2024-04-12

Copyright © 2001-2023 大河艺术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26598700

邮箱: daheyishuwang@163.com

未经大河艺术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