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资讯

仰韶文化揭秘之九:仰韶文化中期的生活什么模样?

2021-09-20 22:21:33 字体大小【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庙底沟时期(距今6000年至5000年左右)是仰韶文化最繁盛、影响力最大的时期,那个阶段被考古专家称为“文化意义上最早的中国”,当时的社会生活什么模样?

  9月19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利平在“仰韶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九期上,以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考古发现为例,分析了仰韶中期的聚落、社会与文明。

  杨官寨遗址总面积超80万平方米,是关中地区仰韶中晚期规模最大的聚落之一。经历年发掘,在遗址中心和东北部,先后发现目前已知的庙底沟文化最大的环壕聚落、环壕西门址、大型墓地和中央水资源利用系统,填补了相关领域考古发现的空白,首次从整体上构建了仰韶中期一处典型遗址的聚落布局。杨官寨遗址的重要发现曾两次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讲座中,杨利平首先介绍了杨官寨遗址的概况、调查发掘情况以及重大考古发现。认为杨官寨遗址是20世纪50年代半坡遗址发掘以来,陕西又一具有长远影响的仰韶文化考古发现,为认识关中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和在中国史前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提供了实物依据。杨官寨遗址超大型的规模、规范有序的规划、对称布局的环壕聚落,已初具有早期城市的雏形,奠定了其在庙底沟文化时期中心聚落的性质和地位,为中国古代城市起源发展研究提供了材料。

  杨利平还分析了仰韶文化中期的社会文化生活。以杨官寨遗址为代表的仰韶中期庙底沟文化,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继承了半坡文化深厚的底蕴和农业生产传统,大约在距今6000年左右,积极发展旱作农业,粟的比例已经超过了黍,并引进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大量大型陶器的出现反映出当时粮食已经有了结余。

  杨官寨遗址多学科综合研究,为复原接近真实的史前社会提供了基础。尤其是DNA全基因组的分析,揭示出以男性为继承符号的男权社会的确立,当时,男性逐渐主导了社会生产、生活,对于我们认识仰韶中期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杨官寨遗址出现的环壕类大型工程、集中出土文物的西门址等特殊场所,出土人面像陶器、陶祖、石琮、石璧等特殊器物,为认识中国文明的起源发展提供了依据。

  杨利平还在讲座中提到了庙底沟文化与中国历史记载、族群的对应。经过近千年的发展与积累,庙底沟文化积蓄了强大的力量,以其极具特征的彩陶和尖底瓶,对周边的考古学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影响。从考古发现上看,西至青海、东至东海,南至长江流域,北至蒙辽地区,结成了大的中华原始文化共同体,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大的民族与文化的同一体。其领域之大、文化认同之深、历史影响之久,世界罕见,形成了“文化意义上最早的中国”。而且这一范围与《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的黄帝行踪:“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高度吻合。

编辑:方小远

相关阅读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

2024-04-16

中国书协

2024-04-12

Copyright © 2001-2023 大河艺术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26598700

邮箱: daheyishuwang@163.com

未经大河艺术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