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非遗 郑在实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郑州大学美术学院2支研究生寒假社会实践团队分别赴河南洛阳、河南浚县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非遗瑰宝”为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2024年1月23日,第一支实践团赴河南洛阳大里王村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豫西狮舞。豫西狮舞起源于魏晋南北朝,在唐进行普及,繁盛于明清,狮舞的发展历程跨越了两千多年的时间,从最初的宗教仪式功能转变为纯粹的艺术表演,再到今天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符号。它见证了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变迁,也是中华文明对外传播的一个生动例证。
调研期间,实践团对省级非遗项目“大里王狮舞”第十四代传承人王新平进行采访,他亲自给团队成员展示舞狮所用到的材料、示范舞狮动作、表演打鼓等,指导成员亲身体验感受,并带领成员到资料室参观学习,观看王新平舞狮团队比赛的视频等。
实地调研结束后,实践团将通过“文化+创意”的形式,结合当代国潮元素,制作豫西狮舞系列文创产品,在校园内开展豫西狮舞系列互动展示交流活动。
实践团与省级非遗项目“大里王狮舞”第十四代传承人王新平合影
2024年2月17日—18日,第二支实践团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咕咕”的集中产地——河南浚县杨玘屯村进行实地调研。杨玘屯村被誉为“中国泥塑第一村”,素有“泥玩具之乡”的美誉。据实践团了解,杨玘屯村几乎家家都精于泥塑,拥有泥塑作坊、工作室290个,泥咕咕非遗传承人二十多位,全村共有1500多人从事泥咕咕的创作、生产和销售工作。这种全民参与泥塑制作的现象,在全国范围内都十分罕见,显示了杨玘屯村在泥塑艺术领域的独特地位。
调研期间,实践团参观了浚县泥咕咕研究院,并与王蓝田大师的后人、王氏泥咕咕彩塑第十代传人王红瑞进行了深度交流。王红瑞向实践团成员详细介绍了杨纪屯泥塑艺术的悠久历史、制作工艺以及杨纪屯村的发展规划,他表示目前杨玘屯村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泥咕咕产销体系,今后村里将依托泥咕咕非遗项目,以优势特色产业为抓手,创新发展模式,融入特色文化街区,千人体验馆,餐饮民宿等旅游体验元素,扩大发展规模,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拓宽村民就业增收渠道,致力于把杨纪屯泥咕咕艺术村打造成三A级特色文化旅游景区。
实践团与王蓝田大师的后人、王氏泥咕咕彩塑第十代传人王红瑞合影
文化传承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使命,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非遗,了解非遗,传承非遗,是每一个青年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通过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使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青年学子深入地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路瑶、马姣姣、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