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河艺术家 > 相关报道

大河艺术家

网上展厅 作品集 相关报道

书法——灵魂的栖息地 浅谈段琳卿的人品与书品

大河艺术网 2021-09-10 21:54:29

  文/席胜利

  大凡为书家作评者,必有几分身价 :或专家,或学者,或大伽,或巨擘,皆位高名显者是也。评者之光环,增其被评者书艺之华彩,此乃常理,亦为世情。今琳卿君悖于常理世情,嘱余为其作评,余自知力有不逮,不胜惶恐,然不避孤陋而应之者,乃存对其书艺探幽发微之思也。

  与琳卿君交往大抵始于五年前,他受邀参加余在郑州的书展开幕式,接到电话,君如约而至。两月后展品又在故土登封展出,又是一通电话,君复欣然前往。身为书协主席,之前互不相识,既非职分,亦无报酬,不计奔波之苦,有求必应,呼之即来,余大为感动。此事给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亦彰显出了琳卿君的人格魅力——纯朴厚道,大度率真,平易近人,热情真诚。

  常言道:“人之相交,久于人品。"人品蕴含诚信,友谊见乎真情。曾记得,一次旅游期间,余触景生情,兴之所至,赋诗七律一首,随手在微信上发出,琳卿君见后,复信于我,言他把诗用书法表现出来如何,焉有不可之理!不久便得到他写的书法条幅,余审视良久,顿生感慨——常有求字而不可得,今有不求而能轻取。噫嘻,真可谓“高怀实堪鉴,雅量诚可嘉”!

  随着彼此交往增多,始知琳卿君的履历。他出生于嵩山南麓颍水之滨的贪困山区农家,由于家境贫寒,学业未竟,便出外打工谋生。搞建筑,下煤窑,做门卫,当司机,开店铺……丰富的底层生活阅历,使他备尝艰辛,几经磨难,体会人间冷暖,感悟世态炎凉。在人生旅途的跋涉中,塑造了自己的诸多优秀品格:吃苦耐劳,精明能干,纯扑敦厚,修德向善,为人低调,虚怀若谷,勤奋好学,持之以恒。正是这些优秀品格奠定了他人生舞台的坚实基础。

  琳卿君履历丰富,生计多变,但唯一不变的是对书法的执著追求。从小骨子里就喜爱书法,发展为痴迷书法,在他履历的每个阶段,总是忙里偷闲,临池不辍,倾心竭力,孜孜不倦。天道酬勤,人道酬善。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他在全国性书法大赛中脱颍而出而屡屡获奖,继而成为“国”字号书协会员而崭露头角,成为登封市书坛名副其实的青年才俊。他没有在荣誉面前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而是锐意进取四处求教,曾先后得到全国书坛名家大师的迷津指点,诸如张海、欧阳中石、李刚田、周俊杰、旭宇等。且张海、李刚田、周俊杰还亲笔为其书法集题名作序,可谓“老干护新枝,名师带高徒"!

  人以立德为本,德立则艺进,艺进则名显。只有德艺双馨,才能被社会公众认可,名不求显而得彰。琳卿君的成长之路遵循的便是此逻辑法则。他先后任登封市书协主席、登封市青年书协名誉主席、郑州市书协理事、河南省书协隶书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第八届文代会代表、河南钟繇书画院副秘书长,郑州嵩山书画院特聘书法家等。而琳卿君真正的高光时刻,是在第十二届中国郑州少林武术节开幕式上,他在现场用斗笔挥豪书写了巨型横幅——“天地之中看登封,禅宗祖庭少林功",字体遒劲有力,惊艳四座。须知,这“四座"是六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武术代表及国内外嘉宾啊。毫不夸张地说,他展示的是中华传统文化标志性符号的丰采神韵,他代表的是华夏民族泱泱大国的国家形象。

  由于平易近人的性格和深厚的书法造诣,使琳卿君声名远播,人脉遍布。了解他的人都认为他人缘好,有担当,性格和顺,敬业乐群,行事低调,淡泊名利。因此向他求字的人不计其数,但熟人向他求字,是不计报酬的,不难想象,曾有多少人得到他无私的奉献,获此恩泽。他不与人争权夺利,与人为善,广施爱心,回报社会,也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他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仅新冠疫情期间,义卖义捐的书法作品,金额即达数万元之巨。此类善行义举很多,限于篇幅恕不多谈。

  人们常说“学养的深度决定书品的厚度”,琳卿君书品厚度下文来谈,其学养深度从何而来?答曰:读书好学。走进他的工作室,整齐码放的各种书籍,把偌大的书架占滿。他平日除了临帖、创作,便是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难怪在他身上洋溢着谦谦君子之风,彬彬雅士之气,此乃学养使然。这种人格魅力是服众的,他作为登封书协掌舵人,正驾着这只方舟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为传播底蕴厚重的嵩山文化,为弘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书法传统而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智。

  人品乃立世之根本,书品则人品之印记,二者兼得者难矣。得之,人皆仰之;弗得,人皆弃之。作为人生的赢家,琳卿君之所以被人所仰,不仅在于其为人称道的人品,亦在乎其为人称羡的书品。

  若论书品,非专业评论者是难切中肯綮的。书法流派纷呈,书体多样,评者审美视角差异,喜恶有别,因此,书评多是见仁见智。但从宏观而论,仍有其客观范式与圭臬,那就是看源渊、析传承、辨妍媸。在此,对琳卿君书法作如下解读,与读者分享。

  琳卿君所书,书体多样化——隶、楷、行、草俱备。他习隶是从《史晨碑》入手的,之后,定期临过《礼器碑》《西峡颂》《石门颂》《华山庙碑》等。博临而约取,形成自已独特的隶书风格。在章法布局上分两类。一类是纵有行横无列,字距行距无别,彼此之间密致。波磔不再,方整猶存。如块石砌墙,相依相让。另一类是纵成行横成列,字距大于行距,属常见隶书章法,此布局显得疏朗通透,落落大方。如士兵列队,英姿飒爽。除章法布局外,总体特点有三。一是用笔率性灵动。赵孟頫云:“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琳卿君多以箍篆笔法,中锋驱动,率性而为,弃滞涩而现灵动,给人以轻巧活泼之感。二是结体造形别致。蔡邕《笔势论》云:“为书之体,须人之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方得谓之书矣。”此乃琳卿君隶书结体造形之谓也。观之若众仙赴宴,偃仰起坐,姿态毕现。三是神韵奇崛古拙。钟繇云:“点不变谓之布棋,划不变谓之布算,最是大忌。”此“布棋布算”之说,喻结字无变化。反观琳卿君之隶书,力避此之大忌,在正统的汉隶基础上追求拟古,奇崛古拙之趣烂漫,金石刚健之气氤氲,野鹤闲鸥,自在悠闲,有古隶之神韵,呈自家之风范。

  “ 楷书三系”——晋楷、魏碑(楷)及唐楷。琳卿君小楷宗钟繇,颇具宽博雅淡之气,清和简远之韵。魏碑以《李壁墓志》为基,兼融《郑文公碑》之风貌。使李之方笔与郑之圆笔兼融并济,内紧外疏,欹正相生。迭宕峭劲源乎李壁,端庄雄强取于郑文。若细审之,依稀见《嵩高灵庙碑》之隐影,彰显出稚拙之气的艺术美。一般来说,习书多从唐楷入手,琳卿君亦不例外,他最初临柳公权的《玄秘塔》,后临颜真卿的《多宝塔》,而用功较多者乃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该帖特点是:方中见扁,撇捺开张,线条对比强烈,富于变化。这些都能在琳卿君楷体作品里觅到踪影。

  谈及行书,好有一比:如画之写意,乐之散曲,舞之六幺,诗之竹枝,清简流美,率意天纵。书圣王羲之开此一代书风,被后世奉为正宗,故有“书不入晋终是野”之论。琳卿君行书尊的是“二王”一路。他多以行草示人,行中间草,草中寓行。望之,若天女散花,落英缤纷;又如风舞翠竹,摇曳多姿。他初临《兰亭序》,继临《圣教序》,临此二帖不计其数。对米芾的《蜀素帖》《苕溪诗帖》《方圆庵记》更是钟情有加。对王铎的《拟山园帖》《琅华馆帖》亦是嗜之如迷。虽临帖甚多,然同归“二王”一宗。蜂广采百花而成佳酿,人博临名帖而构华章。他于经典碑帖里汲取艺术营养,在岁月的淬炼中升华艺术品位,形成了自已独特的艺术风貌。其风格特点有四:一是用笔率性轻巧,爽利劲健。二是结体欹正相偕,字态妍美多变。三是章法疏密相间,节奏疾徐有致。四是气韵贯通畅达,神采生动活泼。此言其大概,冀读者一辨。

  草书分三类:章草、今草与狂草。琳卿君草书乃今草之属。他临过皇象章草,取其点画笔意。临过“二王”书札,取其结体形态。临过王铎草书,取其章法布局。广采博取形成自家草书面目。他在深入传统时,把切入点聚焦在王铎身上,借鉴王铎草书的笔画起笔夸张的落笔形态,有别于米芾侧锋落笔匀称铺豪的惯式,形成落笔成点反毫平铺的用笔方法,收笔多是顺势而出,笔画在“顿起轻收——顿起轻收”中产生动势。另外,还通过字形大小与用墨的浓淡来调整节奏变化。在整幅作品中可见正欹变化分明,字间联系形式多变,在纵行的中轴线上左右欹侧,或断或连,连则字数多少不一,断则上下呼应,显得错落有致。另外,在用墨上亦借鉴王铎,把绘画用墨用于书法,用涨墨渲染视觉艺术效果。总之,这些都是王铎草书艺术风格的再现,令人叹服。据我所知,当今书坛,临王铎碑帖者甚众,然如琳卿君神似者鲜矣。

  以上是笔者对琳卿君其人其书的粗浅认识及解读,若言之有失,望方家针砭。此刻,余又有所思。其一,本文作为书法评论,前半却谈人品,是否有失偏颇,否也,此之谓知人论书,内外兼评。刘熙载巜书概》云:“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此言极善,琳卿君之书诚若是。其二,学书的过程应是寻道者没有终点的修行,修行者应心存敬畏,虔诚以待,宁心静虑,摒弃浮躁,沉淀自我,守志不移,习书悟道,才能于白纸黑墨中寻得真谛。其三,学书之人,视书法为灵魂的栖息地,注定要与之缠绵终生,写来写去,写的是自已——自已的性情,自己的才智,自已的人生。在“人”字的一撇一捺里折射出鲜活个体灿如光华的生命色谱。

  停笔收篇,借《定风波》词牌填词一首,以此为赞。词曰:

  莫言身卑位底层,何妨寻道谨徐行。石砚作田勤奋力,独慎,寄情翰墨写人生。

  使转按提呈美景,追梦,守碑入帖苦经营。卧薪尝胆终有报,且看,书坛漫步露峥嵘。

  (作者: 席胜利,字赢之,号墨薮斋主,郑州十一中高级教师(退休),中国书画原创作鉴定中心书法专业评委委员、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学底蕴深厚,擅长诗文词赋创作。 )

  2020.8.14

Copyright © 2001-2023 大河艺术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26598700

邮箱: daheyishuwang@163.com

未经大河艺术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