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河艺术家 > 相关报道

大河艺术家

网上展厅 作品集 相关报道

董争臻:用红色杂技剧创作讴歌党的光辉历程

大河艺术网 2022-11-05 17:32:2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十年来,中国杂技不断做出革新突破,杂技节目的创意和编排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出许多既有“一流的动作技巧”,又有“一流的主题创意”的杂技作品。其中,中国杂技剧由童话、神话、民间故事等传统题材向更为广阔的现代、当下现实题材转变,特别是围绕重要历史时刻、重大事件,杂技语汇与红色题材有机结合,找到一条以杂技形式阐释红色文化的创新之路。杂技剧中的现实题材创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建立于真实历史背景上描绘历史故事、时代风貌的杂技剧的数量不断攀升,《战上海》《渡江侦察记》等反映和再现真实革命历史、英雄人物的佳作不断问世。

  杂技剧编剧、导演、国家一级演员董争臻,从央视春晚剧组和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编导组成员,再到中国杂技剧发展的深度参与者和推动者,凭借着对杂技艺术不同历史时期的深入观察和探索,为中国杂技艺术的发展贡献了一己之力。如何用杂技剧诠释红色基因,追寻红色文化根脉,真正实现让杂技艺术与国家、时代及人民的结合,董争臻有自己的感悟:杂技剧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就是高扬现实主义和追求精品化,在编排创意、题材选取上做出不断突破,利用优秀的舞台情景,将故事、人物、矛盾与杂技技巧有机融合。

  不断突破,将杂技技巧与剧情表达进行有机融合

  董争臻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成功打破了杂技艺术在戏剧叙事方面的表达瓶颈,用全新的创作思维和理念,将“长于炫技、拙于叙事”的杂技专业与戏剧等姊妹艺术有机融合。从2016年开始,董争臻几乎每年创作一部大型杂技剧,开拓性地编创了《渡江侦察记》《战上海》《聂耳》《山上那片红杜鹃》等大型“红色题材”杂技剧和中国首部大型魔术谍战剧《明家大小姐》。

  谈起最初开始创作“红色题材”杂技剧,董争臻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2017年:“南京市杂技团团长池文杰和我都有在部队工作的经历。当时我听他说打算编排一部红色题材的杂技剧,用于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顿时就有了兴趣。”董争臻和南京市杂技团的创作团队商量了很久,最终决定编排一部杂技剧版的《渡江侦察记》。

  但用杂技讲“红色题材”故事,是件新鲜事,也是件难事。董争臻说当时市面上的杂技剧题材主要集中在神话、武侠、儿童等,鲜有红色题材作品,创作过程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此外,《渡江侦察记》之前出过两版电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何将这个老故事表达出新意,考验着主创团队原创的功力。

  历经数个不眠之夜的讨论,董争臻很快理清了创作思路:“我们既然选择用杂技来讲故事,就要充分发掘杂技艺术‘惊、险、特’等特点,同时要让这些杂技技术为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服务。”2017年7月28日晚,杂技剧《渡江侦察记》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首演,现场座无虚席,不少观众看完后连连点赞,表示像这样的红色杂技剧还是第一次见。同年,该剧荣获第三届江苏省文华奖“文华大奖”;2019年,又获江苏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与时俱进,创作更多反映时代精神的题材作品

  在杂技剧的发展过程中,剧作题材多以描述事件为主,鲜有描写人物的剧作题材。董争臻在最初创作杂技剧《聂耳》时,曾引发争议,业内普遍认为杂技是以肢体技能为主要的艺术表达形式,杂技演员一般只擅长进行技术动作方面的展示,在塑造人物的情感方面,杂技演员缺少内心表达和肢体语言的专业素养,根本无法充分演绎“聂耳”这样一位音乐家。

  董争臻在创作编排这部剧的过程中也的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创作难度,在如何刻画人物层面进行了不同设计的大量尝试。为了演好聂耳,主演必须学会拉提琴,还要结合杂技技巧练习“倒立小顶拉提琴”,而且聂耳又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不仅会作曲,还会演戏,这就对主演在杂技技巧和人物表达等多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部剧光是主演的训练就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艰苦的创作付出最终迎来了回报,当杂技剧《聂耳》上演之后,赢得一片盛赞,演出期间,观众被剧中聂耳与众多人物的精神和精彩表演所感染,频频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全剧在“聂耳”指挥全体观众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的国歌声中达到高潮,完美落幕。云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吴戈曾表示:“这个剧目呈现出来的革新成果,绝对是杂技界走向戏剧艺术的新经验、新成果。这台杂技剧将新时期以来,杂技与戏剧的融合创新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

  除了描写战争年代革命英雄题材、聚焦历史人物等的剧目,董争臻还尝试以反映时代精神的故事为主题进行创作,彰示了杂技剧宽阔的创作空间,不断推进新时代杂技艺术发展。

  他先后创作了以竹产业发展所产生的非遗匠人精神的杂技剧《东方有竹》,描写南京长江大桥建设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现实主义题材杂技剧《大桥》,讴歌新中国国防力量建设者的杂技剧《兵工厂》等十余部大型杂技剧,其中一半以上的剧目荣获“中国文联文化艺术基金扶持项目”和“国家艺术基金创作资助项目”。在这些优秀杂技剧的示范带动下,杂技艺术不断融合到文艺主旋律的创作和演出中,为杂技人找到了施展技能才华的适配空间,从而且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

  踔厉奋发,为打造精品力作精进笃行

  在一部部剧创作的背后,都伴随着董争臻许多刻骨铭心的记忆。在为《渡江侦察记》尾声《勋章•五星造型》进行道具的研发和制作过程中,董争臻劳碌生病,但为了赶工期和确保研制成功,他带着病痛去工厂探研和监督道具的制作。在《战上海》杂技剧编排过程中,董争臻去佛山排练,被毒蚊叮咬,胳膊红肿引发高烧不退,足足卧床三天,打了六天吊针,医生警告在这种情况下治疗不及时将会有生命危险,劝告减少工作量,他没有听从医嘱,依然在排练岗位上坚守到节目正式上演。

  董争臻不但在杂技剧创作上呕心沥血,他还在多年创作的基础上,总结出杂技剧编创实践的四条原则,通过授课讲座等形式传递给更多的杂技工作者:一是每部剧的技术动作编排要符合故事情节的需要,实现杂技与戏剧的真正融合;二是努力给每部剧的核心桥段创作出一套原创的杂技形式;三是基于挖掘传统文化搞创新;四是着力培养主演人员。这些在杂技剧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探索和深刻思考,有助于杂技工作者充分思考突破核心节目的原创性课题,将杂技形式作为意蕴丰富的符号,激发舞台叙事共鸣。

  董争臻通过一部部利用杂技艺术技巧进行戏剧叙事表达的剧作,不断刷新着人们对杂技剧的认知,充分利用杂技艺术的“惊、险、特”等特点,为观众讲述着不同类型的“红色主题”故事,用主题鲜明的文艺作品讴歌着英雄前辈所创建的丰功伟绩,引导人们传承红色精神,传播红色文化。

  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当代中国杂技艺术工作者,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创作更丰厚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广大人民群众。坚持践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艺发展观,努力从文艺高原向文艺高峰大踏步迈进,在强国复兴的伟业征程上精进笃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Copyright © 2001-2023 大河艺术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26598700

邮箱: daheyishuwang@163.com

未经大河艺术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