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河艺术家 > 相关报道

大河艺术家

网上展厅 作品集 相关报道

读书有感

大河艺术网 2021-11-22 21:53:36

  今天读书论,赵松雪有一句话感觉说的很是大快人心。

  其语曰:“右军人品甚高,故书入神品。奴隶小夫,乳臭之子,朝学执笔,暮已自夸其能,薄俗可鄙!可鄙!”

  我的理解,这应该是一句极具针对性的话语。这不由得使我想起当代书坛,可谓热闹至极。学右军者何止百千,估计上万人是绝对没有问题的。然而,当我们回顾历史,尤其是阅读书法史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古代人(尤其是古代读过书的人)估计没有不会用毛笔写字的,而且我们还可以想象他们的字应该写的还不是很差。但是每个朝代流传下来的书家,均是寥寥可数的几位,至于大师级人物,更是稀之又稀,几千年书法史就那么几座高峰。如果再细分一下,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每种书体的代表人物一算,一个朝代也就那么一个两个人而已,甚至有的朝代一个都算不上。反观我们现在的书坛,会拿毛笔写字,便敢称自己是书法家,更有甚者,直接冠名“书法大师”,“某某书法第一人”等等可以光耀寰宇的名号。甚至还有的感觉国内的称号级别不够,直接挂名国际书法大师,就更让人不仅可笑而且可叹了。

  在明朝,赵孟頫是当时书坛的领军人物。他的书法一直到现在,在书坛上的地位也是不可动摇甚至无人超越的。不知道当时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是针对谁说的,但是倒是放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更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苏东坡有诗句:“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对于学习书法的同仁来说也是不无道理的。首先是我们的学识与古人相比已经相去甚远,还有多少学习书法的人去背诵四书五经、论语、大学、中庸,甚至连古人小时候要背诵的千家诗,百家姓都很少有人可以完整的背诵了。我们的学历越来越高了,但是我们的知识越来越少了,尤其是我们对祖国传统知识的掌握。现代很多大学开了书法专业,有本科的,有硕士的,有博士的,简直是一条龙式的书法流水线课程。那么学书法怎样可以学其形,入其神?估计这也不是一个毕业证书可以解决的问题。于是,自然的就想到一则与启功先生相关的流传的一个故事:一天,某位学者去请教启功先生,想与启先生共同商议招收书法博士一事。启先生沉思了一下,问道:请问,什么样字算是博士字,什么样的字算是硕士字?该先生亦无语。想来我们也无法回答。书法究竟可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算博士书法,什么样的境界算硕士书法,估计这是只有内行人才能看出来,不是靠一张学历可以证明的。

  学习书法和绘画还不一样,绘画有很多青年即留名青史的,比如宋代画青绿山水的王希孟,没活到二十岁便去世了,然而其《千里江山图》流传至今而不衰。但是书法就不行了,非老不行,只有一生的修炼才行,书法中有个词语“人书俱老”,活不到老达不到那个境界。年轻的时候其实很多学的都是表皮的东西,唯有书读的多了,事经历的多了,书法练习的多了,所有的能够融会贯通了,于是就“人书俱老”了。不过也并不是人老了就可以“人书俱老”,有的人写了一辈子字,也还是写字,还是不懂什么是书法,这就是“皮与骨”的理解问题了。音乐上可以有八岁的莫扎特乐曲,但是书法上绝对不会有八岁的吴昌硕线条。即使再有天赋,书法也必须靠修炼才行。

  赵孟頫还有诗云:“学书工拙何足计,名世不难传后难。当有深知书法者,未容俗子议其间。”我辈若能照此修炼,想必在书艺上即使不能大成,应该也可小成。

  要去吃饭了,暂借黄庭坚的诗句来结尾:“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此中之意非学书者不知也。

Copyright © 2001-2023 大河艺术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26598700

邮箱: daheyishuwang@163.com

未经大河艺术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