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华平:胸怀纳万象,笔墨吟华章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电脑替代不了书写。中国的核心文化就是根文化,而根文化的核心就是汉字,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之所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就是汉字的功劳。
对于我来说,书法就是我的事业,不但要拳不离手,还要活到老、学到老。现在很多年轻人反映,把毛笔字写好太难了,其实,只要天天坚持临帖,就一定会写好。
习近平主席说,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宋华平
心怀大义,肩负责任
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1997年至2015年,宋华平先生在担任河南省书协秘书长和省书协主席期间,河南书坛充满活力、充满创意、更具可持续发展性,在全国书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担任河南省书协秘书长时,他配合张海主席为推动河南书法的深化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巩固了河南在全国书法界的重要地位。他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提出的四点希望和要求,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宋华平先生始终以此为目标。
书法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气神,在书法的传承和发展方面,宋华平先生心里有着精密的策划、安排。他表示,古代优秀的碑帖要加以融合,一方面是临和悟,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创作内容要把握正能量,弘扬精气神,增进民族精神。在书法上的追求,要有个性,要有神采,要有计划地创作精致作品。另一方面,要重视当前的中小学书法教育,这个牵涉着传承汉字文化、传承书法文化的核心。要是把整个书法教师队伍带好,能够更好地教育下一代,他们就是种子,种子发芽、生根、开花、最后结果,从而产生一批一批的书法爱好者和传承者,才能使中国的书画文化、汉字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早在西汉时扬雄就提出了“书为心画”的著名观点,认为书法艺术作品是书家思想意识、德行、品藻的直接反映,这一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宋华平先生在忙于河南书坛工作、书法理论、书法创作、书法组织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投身慈善事业,用书法之美传递时代正能量,为广大书法家树立了榜样。他是一个善良的艺术工作者。在他心中,有两个学习的好榜样:一个是他的母亲。宋华平先生的母亲是县里的医生,曾无私地帮助乡民们解决了很多医护问题,他从母亲身上学习到了做人的善良品质。另一个人就是张海主席。张海主席是宋华平先生的老师,也是他的领导。张海主席是全国的艺术大家,他做了很多慈善公益活动,比如救济贫困大学生,做西部书法人才的培训,把自己的书法作品捐出来组建张海书法艺术馆,无私地让大家去参观、学习,等等。宋华平说,自己在张海主席身边工作,张海主席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他。在母亲和张海主席的影响下,宋华平先生也逐步做了一些慈善的事情,用自己的力量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体现了宋华平先生重视书品与人品的关系,他的善良和德行也是他在书法理论、书法创作领域书风正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笔书华章,墨吟乾坤
河南是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王铎的故乡,三十多年来,宋华平先生心无旁骛,忠贞不渝地辛勤耕耘在王铎的这片故土中。他坚守的是王铎那种恣肆旷达、纵情任性的主体意识,是王铎那种植基深厚、吸纳广博的艺术精神,是王铎那种包容江河、不弃细流的开放格局。宋华平认为,王铎是一座山,是一片海,王铎的丰富宝藏今人远未挖尽。
张海主席曾评价宋华平先生的书法:“华平这几年仍然坚持其一贯的风格,立足传统,深入挖掘,不跟风潮,不重表面,在提高自己书法艺术的内涵上下功夫,因而其书风更成熟,更老健,更有个性特色。华平的字从传统中来,而且字又写得漂亮、端正、宏伟大气,非常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华平的大幅作品,气势磅礴,器宇弘大,是中原书风的典型代表。”
宋华平先生要求自己要与时代同步、要与人民的要求同步,竭力创作艺术精品。艺术精品是饱含情感的,笔下要有技法的支撑、有思想的支撑、有精气神的支撑,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这才称得上是精品,才能够奉献给这个社会。宋华平先生不断引导自己写出河南人的勤劳、淳朴、善良,写出黄河的灵魂。在传统上进一步深入去学习,向历史上优秀的大家们学习。只有通过临习、通过感悟才能创作出精品来。要围绕着人民群众的需要,扎根生活,有乡土气息,了解人民真正需要什么,然后创作出人民需要的好作品。
笔墨当随时代。正如在中国书法脉络发展中,书法理论重视对审美风尚的总结与引导。一个社会必然有一个社会的风尚,这种社会风尚也必然要影响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而社会文化各方面对这一风尚的欢迎或抵制,又必然会直接影响到这一社会风尚的兴盛与消亡。同样,各个时代对书法艺术的审美风尚也不一样。如何引导这种审美风尚,使之成为这一时代审美的主导风尚,就成为各个时代书论家们以及书法家们所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各个时代书法艺术实践中审美风尚的总结反过来又指导书法创作的实践,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与繁荣。这样才能赶上时代的脚步,创作出适应时代、让人民群众欢迎的艺术作品。
在宋华平先生府上,有幸见到宋华平先生伏案挥毫泼墨,其用笔、用锋、执笔、结字、用墨、布白等场面,令人心生敬畏、赞叹不已。同时又让人感受到一种意象的存在。书法中的“意”是多元的。从抒情上说是美学的,从思辨上说是哲学的,从实用上说是合乎人道伦理的。这一点,又恰恰建立在“法”的基础上。观先生创作,不禁感叹中国书法就是理与趣、法与意、技与道相生相成、水乳交融的一种境界。若要求法外之法,功夫即在书外。一旦求得,就能达到庄子所说的“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艺术人生,文化自信
宋华平先生的艺术人生光彩夺目,几十年来始终遨游在艺术的浩海之中,辛勤耕耘,内蕴丰厚。在他的笔墨中,蕴含着一种性情、一种心智、一种抒发内心情感的境界。书法的本质是抒情,法外求法,有法无法,在自由的艺术王国里徜徉,这是书法最动人的一种境界,也是宋华平先生一直追求的内心情感世界。“行胜于言”是宋华平先生信奉的一句话。宋华平先生温文尔雅,为人平和真诚。待人接物,和气儒雅,谦逊睿智,蕴含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宋华平先生勤于著述,德艺双馨,紧随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上给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四点希望,其中一点就是希望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宋华平先生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他认为,书法家要不断地去做振奋民族精神的事。首先,要加强自己的文化积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其次,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书法家应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一些具有时代精神的经典作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指导之下来振奋民族精神。一个民族也好,一个人也好,只有物质上的要求是不行的,必须要有自主理想的追求,要有时代的精气神,才能够为社会、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认真总结和继承。愿宋华平先生艺术精品层出不穷,书乾坤大爱,得日月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