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让泥人穿上钧瓷华裳”的张振福大师
那年的第一场雪,来的很突然。
清晨,拉开窗帘,玻璃窗外,雪就在下着,悄悄的,从从容容,不卑不亢。地上白茫茫的一片,我的车子上,也披上了一件雪做的衣裳,看上去像个大面包。我启动发动机,一边给汽车预热加温,一边拿出专用拖把,轻轻地将车身上的积雪清掉。邻居看见我,关心地问:"天气预报说,今天中雪,还要出门?可得注意安全!"有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远亲不如临近”,我的心里顿时热呼呼的,忙回答说:"赴约,前天已经定好的,不能失信。"诚实守信的一种表现,恐怕就是守时了吧?何况,今天要去的是神垕古镇,要会的可是泥塑钧瓷大师张振福,这个行程可是我很向往的呀。
自从有了禹神快速通道,神垕和市区的距离就缩短了,城里和古镇的联系就更密切了。无论文化人还是官员商人,去神垕的脚步就更勤更快了!路上,雪片飞舞着落到前挡玻璃上,雨刷迅速地把它刮到一边,我们面前就出现两个扇形图案。车轮轧着越来越厚的积雪往前行驶,路两边,女贞树墨绿的枝头,雪已经盖了厚厚一层,将叶片压的片片低垂。田野里,昨天还绿莹莹的麦苗,也被埋在雪下,只露出稀疏的叶尖,田野苍穹白茫茫一片。远处,天地相接,混混沌沌,没有界限。突然觉得,这世界像是一块固体的琥珀,我像是在里面爬行的一只昆虫。
在104电台对面,就是泥人张租下的场院,因为大雪茫茫影响了视线,我刚开始找错了地方。多亏泥人张举着伞站在路边迎接,我们才顺利会见。
屋外,雪越下越大,地面上的雪越积越厚。屋内,宾主聊天兴致越来越侬。泥人张搬出来厚厚一摞子报刊杂志,用他的泥塑作品做插图的很多,仅他的照片做杂志封面的就好几本。在一本杂志上,封面是电影明星范冰冰,封底就是泥人张,一朋友打趣说,泥人张不简单,和国际巨星同台亮像了,幸福吧?泥人张淡淡地一笑。
张振福给我们讲他的经历,侃侃而谈。七岁爱上泥塑,后来在美术学院求学,然后当美术教师,期间,从没放弃过对泥塑的制作,甚至达到痴迷的境地。他的富于中原农村生活气息的作品,深深地吸引了各界人士,一个个荣誉证书送到他的面前。张振福成名了,并且有了一个响亮的号名号:“泥人张”!他告诉我们,塑泥人,费力,费时,泥人的眼睛,鼻子,眉毛,甚至一个耳廓,一根手指,连同一个指甲,甚至单双眼皮,笑时的五官变形,都要精雕细刻,稍一疏忽,就没了个性,没了精气神,整件作品也就没了感染力。
现在,在河南以致全国,张振福的泥塑作品都是艺术水准最高的,但是,他不满足。艺术是没有止境的,他积极地在生活中发现美,探索美,创造美。当他看到钧瓷艺术因为窑变而绚丽多彩,就想让自己的泥塑和钧瓷的窑变结合起来,让那些泥人们都穿上华丽的钧瓷衣装。他虚心求教,向钧瓷大师学习施釉和烧成工艺。钧瓷素烧后,上釉是一次完成,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万彩,是不可测的,是随机的。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张振福经过几年的研制试烧,他利用遮挡分层施釉,成功地控制了窑变的色彩,成为泥塑和钧瓷完美结合的第一人,在泥塑史上,增添了靓丽的一笔。
当朋友问起为啥从周口背井离乡来到神垕,他感慨地说:“神垕是钧瓷之都,云集了众多的钧瓷工艺大师,我来这里发展,就是更多更好地学习钧瓷艺术,使泥塑和钧瓷有机结合,使我的作品更具时代魅力。”
神垕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他的泥土可以烧成璀璨的钧瓷;神垕人是勤劳智慧的人,他们能点泥成钧;神垕是一片善于吸纳和包容的地方,外来的人员,无论是穷困潦倒的打工汉还是身怀绝技的各路精英,他都照单全收,拥入怀抱,这些人也在为古镇的发展增光添彩。
2016年的第一场雪下得无拘无束,洋洋洒洒。我不在温暖的家里,却顶风冒雪,来神垕与人会面,这也许就是藏龙卧虎的神垕古镇的魅力所在吧?在我们聊天的时候,外面的雪越来越大,像万千朵梨花装扮天地,也像万千条棉线,把天与地连缀在一起。
“瑞雪兆丰年”,想起这句谚语,我们对来年充满渴望和憧憬。
傍晚,几个文友小聚,小菜淡酒,其乐融融。有人触景生情,背起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小诗: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这是缘分!在这2016年的第一场雪里,在玉树琼枝,银装素裹的时空里,茶雾袅袅,酒香阵阵。能与心仪的人相见、相守,这岂非人生快事?!
作者:张春红,网名茉莉,河南省作协会员,禹州市作协副秘书长。出版有小说集《人在驴途》,散文集《走天涯》。更多信息,请在网上搜视频《才女茉莉》。张春红2020年 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