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自我情感的本原 ——冉玉绘画作品评述
文/熊晓东
空格当今艺术界最时髦的话题显然不是绘画性,也不是文学性和叙述性;艺术界和艺术家,乃至艺术世界的各个链条,更多地是关注全球化、城市化进程和高科技对人们生活方式与观念意识的影响作用,更加关注“能量”更大的雕塑装置、影像综合的新艺术形式以及其所呈现出的当代性。这一事实,使得绘画又一次面临可能被艺术生态淘汰出局的尴尬境地。艺术界主流媒体表明,全球几大最具代表性的国际双年展似乎成了当今艺术的风向标。
空格中国是一个历史厚重的神奇国度,挣脱了千年来的封建文化影响,尤其自改革开放之始,经历了复杂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冲突,以及经济总量提高伴随着民族自信心的复苏,艺术生态随之呈现出一种不平衡性。从传统的国油雕版领域、到前卫装置影像,几乎人人都想进入“当代”。冉玉,作为一个热爱艺术的实践者,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副教授,学院出身的青年油画家,自然不能置身事外,在这个转型的时代中也在同步经历着自己的艺术变革。冉玉由传统绘画介入艺术,经过系统的学院训练和名家工作室的深造,再到视野的国际化开阔,冉玉的艺术旅程似乎映射了整个中国的艺术观念转型之路。
空格冉玉出生在豫东商丘夏邑县,一个和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源头密切相关的古老地方。冉玉幸运地生长在一个历史文脉悠久、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这一切,熏陶浸润着他的情感世界,影响着他日后的艺术观。
空格青春懵懂,冉玉从一个和伙伴们在野地里疯跑的小顽童,变成了一个喜欢在夜晚独自仰望星空的多思少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喜欢上了文学作品,还有画画,照着“画书”描绘,或者涂绘那种本真的拙稚。高中阶段,冉玉决心把艺术作为自己的事业方向。
空格在河南大学,冉玉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学院派写实造型功夫。那个时期,全中国的高等院校几乎都是苏派一统天下的局面:扎实的全因素素描训练、介于古典和印象派色彩之间的苏式色彩训练、主题叙事性的创作……冉玉顺应主流,走了一遍。但是,在那个时期,一些天然的资质和艺术趣味倾向,比如敦实、质朴、热情,已经含蓄地出现在他的大量习作和创作当中。
空格大学毕业,冉玉回到自己的故乡,在商丘文化艺术学校教书七年。他一如既往地坚持画画,在教书、担任学校的美术组负责人之余,还和商丘的同道积极互动,一起举办过“起点——商丘五人油画展”。温馨的生活际遇,小城祥和氛围的熏陶,让冉玉自然而然地发现了自我。他就是他自己,一个热情、敦厚、实诚,带着豪放而又不失幽默、浪漫情怀的大男人。冉玉在商丘时期的作品较之大学期间,不论风景,抑或静物,乡土清新之气显现,一派惠风和畅、阳光明媚之象。
空格油画风情画是艺术家体悟生活、呈现生活之美的重要途径。然而,一不小心,很容易走上浮光掠影的甜俗之相。和很多坚持学术品格的画家一样,热情洋溢的冉玉谨慎地拿捏着画面温馨氛围和严肃主题之间的分寸。似乎是这种长期一张一弛的谨慎引起的莫名焦虑,让他萌生了继续深造的念头。在河南大学攻读研究生期间,冉玉明显拓宽了自己的努力空间。一方面,他更加深入地研究油画艺术本体语言,画了很多造型严谨扎实的静物、风景、肖像和人体,如《有傩面具的静物》《女人体之三》等作品;另一方面,他似乎按捺不住对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的当代艺术的好奇,双年展世界级的盛名和各大拍卖会天价的涌现,让每一个从事艺术的人不得不反复面对自己做出调整。当时,年轻的冉玉尝试了各种时兴的风格,包括新具象、观念,甚至新表现。如《有书法作品的静物》《田园之一》《田园之二》《香韵》等作品。除了扎实严谨的研究,冉玉在风格上的尝试跨度也比较大,一直延续到研究生毕业,他一直在努力地寻找情感来源和形式语言之间的平衡契合。
空格研究生毕业后,冉玉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工作。举家迁往郑州,家庭生活安定下来,冉玉内心的艺术热情又一次高涨起来。他有了画室,平素有时间就待在那里,打开窗户,涂涂抹抹、挥挥洒洒,两三年的时间里攒出了一屋子大大小小的作品来。尽管数量不少,冉玉内心的纠结仍没有停息,各种风格都在他的画面中呈现出来,向左走、向右走?这是个问题。
空格2013年,冉玉进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段正渠教授工作室做访问学者。一开始的教学让他措手不及,在首都师范大学,不像过去那种教学模式——聚在画室进行人体写生,而是和段正渠工作室的研究生、高研班几十号人马浩浩荡荡开赴大西北。段正渠老师要求他们不带油画工具,只画纸本,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照自己的感受表达,纸本的工具材料不限,尽量和其他人拉开距离。这一路,冉玉是懵懵懂懂地经过一段时间才渐渐反应过来:老师把他们拉出画室,抛弃那些技法语言的局限,走向大地,走向历史和生活的纵深处。一路走,一路看,西北广阔苍凉的地貌和厚重的历史气息以及鲜活生动的民间生活,唤起了每位同学内心深处的共鸣。速度和数量的加紧跟进,纸本草图一摞摞积攒,冉玉渐渐从单纯的形式语言藩篱中挣脱,采集目之所及的勃勃生机,胸中酝酿醇化而不得不发,冉玉的整个观念和画面为之一变。近月余的西北考察和纸本训练之后,回到课堂,段正渠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是与众不同的,他不以“学院派基本功”为能事,而是以创作为龙头主导,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表达结合大师语言方法,大量创作。这种对艺术和艺术教育犀利的理解,开解了大家的技法束缚,直达艺术本质。眼界开阔了,胸襟开阔了,再加上大量的创作实践,冉玉发现,形式语言的学习无穷无尽,每个阶段真正适合自己的往往却只有几种。一年两次的艺术考察、纸本写生,首师大画室的大量创作,首都大量的艺术区、展览区,以及博物馆、音乐厅、话剧院,还有学院路各大高校的讲座……一年的时间那么宝贵,冉玉几乎是马不停蹄、手忙脚乱地浓缩度过。带着不过瘾的遗憾,冉玉托运一车作品、画册,回到郑州,开始他的艺术反刍消化。
空格2014年,也是冉玉艺术生涯中一个重要阶段。这年暑假,冉玉背上沉重的单反相机、带上速写本,开始了寻源问道的欧洲艺术考察之旅。他徜徉在罗马、梵蒂冈城、佛罗伦萨、威尼斯、那不勒斯、米兰、锡耶纳、博洛尼亚……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遗迹和世界著名的美术馆、博物馆,亲身品味那些美术史上耳熟能详的精品名作,极大地开阔了冉玉的艺术视野。冉玉由衷地热爱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的天顶壁画,热爱乌菲齐美术馆的海量收藏、顶级水准的大师经典名作,热爱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厚重积淀……冉玉这段兴奋充实的艺术考察之后,他把以前那些片段的、间接的视觉印象内化为对欧洲艺术血脉的深度把握。在欧洲考察之余,冉玉感兴趣于那种气候和地域以及种族何以产生那种严谨宏大、辉煌灿烂的艺术形态,这种艺术形态和产生要素之间的关联,进一步启发、促使冉玉思考自己新的艺术之路。
空格经过在北京、在首都师范大学做段正渠老师的访问学者时期,以及欧洲艺术考察之后,冉玉的艺术观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他彻底地打破以往对画的界定,直接在架上绘画的边界之内尽情挥洒,努力拓展架上绘画之于当代艺术的更多可能性。他画了成摞成摞的八开纸本作品,密集地探索着情感与艺术、社会与作品、潮流与自我、优美与崇高、传统与当代之间的关联和共生关系。他的四联画《坝上的天空》,色彩取法纳比画派,春、夏、秋、冬四季合而为一,又颇有些观念的意味;系列抽象作品《星河灿烂》采用波洛克泼彩手法,表达对文化历史时空的壮阔情怀……他诚实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美的认识与发掘;性情豁达的冉玉基本不会鞭挞丑恶,也鲜见直接对社会价值做出评判,他只会透过优美,呼唤崇高和谐,呈现出宽厚乐观的性情。
空格纵观冉玉从艺近20年来的道路,隐含着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发展史的缩影。他生在一个历史文化资源丰沛之地,美丽的家乡和幸福的家庭给了他醇厚祥和的情感来源,多年系统的专业训练给了他表达情感的能力和技巧,北京丰富多样的艺术生态和欧洲系统的艺术考察给了他宽阔高远的艺术视野。冉玉从现实主义油画写实技法起航,身处社会、艺术思潮剧烈变革的年代,在这时代变革中上下求索、碰撞迂回中逐渐清楚真正的自我,并在这个前提下关注真正属于自己的图式和表达内容;画如其人,冉玉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本色示人,真诚面对自己和艺术,在他的作品当中,我们发现,重要的不是技法的精湛高超,而是作为一位艺术家对生活、对艺术最重要的品质——诚实。必备的条件都已经成熟,冉玉重新确定了自己的出发点和方向,回到自我情感的本原,透过大量作品的回顾梳理与情境逻辑的展望,我们可以确信,为人善良热情、敦厚诚实的冉玉,其艺术旅程必定会有更加感人的灿烂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