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传统 守正创新——刘娟娟博士专著出版
近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刘娟娟老师的专著《传承与嬗变——“癸卯学制”与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1904年1月13日,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奏定学堂章程》颁布,标志着中国新式教育的开始,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按农历干支纪年法该年为“癸卯”年,因此,该学制又被称为“癸卯学制”。
对中国学校美术教育发展而言,“癸卯学制”亦有重要意义。其中各级各类学校美术类课程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学校美术教育体系的正式确立,也确定了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合法地位,揭开了中国学校美术教育的新篇章。该书以“癸卯学制”中的学校美术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学制中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三大模块中各层次学校美术教育的深入研究,梳理出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制度确立之初的基本框架和模式。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横向纵向多维度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挖掘史实资料,以史为据,史论结合,全面解读“癸卯学制”与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发展的关系,以及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思想和模式从传统到现代的近代化转型历程。
潘耀昌先生所著《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阮荣春、胡光华先生所著《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等诸多学术论著中都曾将中国学校美术教育制度化起点追溯至“癸卯学制”的颁布,但目前国内尚无对此学制中的美术教育制度及实施情况做系统研究。该书的出版是对我国学校美术教育发展史现有研究的有力补充,大量史实资料、中外对比,以及对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中学校美术教育课程、目标、办学情况的深入挖掘和系统分析,对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发展研究有重要意义。
“癸卯学制”中“图画”课授课内容概况
“癸卯学制”颁布两个甲子之后,再逢“癸卯”。当今世界也再次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今日中国与近代中国已不可同日而语。百余年间,我国学校美术教育发展历经多次变革,教育理念经历实用主义、工具主义、本质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DBAE(以学科为基础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等观念影响。21世纪,为了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国际社会的关注点。UNESCO、OECD、EU等国际组织开始积极寻找应对之策,开展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在“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Communication”、“Collaboration”、“Character education”、“Citizenship”这些核心能力培养中,视觉艺术教育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统整”理念之下,“STEAM”课程得到各国关切。
在此之际,追根溯源,回望中国学校美术教育发展来时路,回顾百年前世纪之交中国教育和中国美术教育发展中博采众国、参酌变通理念,探索、借鉴、取舍的艰难过程,以及其中的不足与教训,也许对我们探寻新时代中国学校美术教育发展方向与途径有一定纪念和启发意义。
“癸卯学制”中美术类课程开设情况
图1-2 年希尧所著《视学》中的部分插图和说明
图1-3 《论画浅说》内图文并茂的介绍了西方绘画方
《传承与嬗变——“癸卯学制”与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作者刘娟娟
刘娟娟,女,1980年出生,201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青年艺术家协会会员、郑州市教育系统体育美育专家库成员。
主要从事美术教育、艺术史论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先后在《装饰》、《艺术探索》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4篇,北大核心期刊3篇;主持完成教育部课题1项、省级课题3项;主持、参与省部级、厅级科研项目10余项。校级“文明教师”“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