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发现龙山时期窑洞建筑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1月20日,记者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三门峡市小交口遗址考古发现龙山时期房址22座,根据房屋结构可分为窑洞式、半地穴式两大类,房址形状多样,其中窑洞式建筑3座。
窑洞式房址
小交口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交口乡小交口村北,隔河与南交口遗址相望。2021年6月-12月为配合国道改道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大学、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小交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进行了系统的田野调查。根据遗迹、遗物分布的地点推测该遗址面积约124万平方米,是豫西地区目前所发现的龙山时期遗址面积最大的,也是三门峡地区龙山时期的中心性聚落之一。
小交口遗址共发现房址22座,已清理16座,根据房屋结构可分为窑洞式、半地穴式两大类。此次发掘区域内,共发现窑洞式建筑3座。仅清理一座,残高1.5米,底部残宽1.3米,长3.9米。现存墙壁弧度较大,从剖面形状推测应该为窑洞式房屋,地面和墙壁均经过多次修整。半地穴式房屋共清理13座,大部分在居住面涂抹有白灰。保存状况较好的仅4座,根据形制可分为2座“吕”字形,1座“亚”字形、1座“凸”字形,其余均保存较差。其中,平面呈“亚”字形的房址形制较为特殊,房屋内部由两层人为加工的硬面构成,且较高一层西侧含室内灶一处。门道南部立有社石,与房址的“亚”字形布局相呼应,增强了其祭祀功能色彩。
小交口遗址出土石器
发掘区内共清理4座陶窑。其中三座相距甚近,且处于同海拔高度的阶地上。4座窑址形状结构较为相近,均为横穴窑,陶窑周边均有与之相关的房址、窖穴、工棚以及灰坑,共同组成了遗址内的陶窑手工业作坊区。
陶窑
小交口遗址的田野调查及考古发掘工作,发现了较多的陶器、石器、骨器等。陶器以灰陶为主,主要器形有侈口罐、深腹罐、小口高领瓮、缸、蛋形瓮、深腹盆、折腹盆、鬲、斝、豆、鬶、盉等,其中1件陶盉上发现有刻划纹饰。
据介绍,带白灰面的窑洞式建筑、半地穴式的吕字形房屋、陶窑、直口鬲、肥袋足鬲等具有陶寺文化风格,对研究以陶寺遗址为代表的早期国家形成、中原地区夏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发掘区域及调查发现的屋前立石、窑前立石、房屋奠基用人牲、灰坑葬等祭祀现象为探讨早期祭祀传统提供了新的科学资料。(图片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声明:此文不代表大河艺术网观点。“大河艺术网”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编辑:方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