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家动态

第七届全国画院美展论文 | 孙莉: 续写新时代画院创作的新篇章——以郑州画院为例

2022-03-19 08:56:10 字体大小【

  续写新时代画院创作的新篇章——以郑州画院为例

  孙莉

  内容提要:进入新时代,郑州画院书画家牢记初心和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基层。以“黄河文化”“嵩山人文”这一中原文化根脉为题材,深耕笔墨,用原创性主题性的优秀作品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为中原振兴贡献文艺力量。


  关键词:新时代;创作;“一河(黄河)一山(嵩山)”;大河意象;十年求工


  始创于 1985年的郑州画院,是改革开放后全国省会城市中较早由政府组建的从事书画创作、美术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的专业艺术机构,也是河南省第一家专业画院。它肩负着中原地区文艺创作发展的历史使命,为塑造河南美好形象、推动郑州地区乃至河南文化艺术事业不断迈向高峰, 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公办画院,36年来郑州画院始终坚持把繁荣艺术创作,造就艺术人才,促进郑州及河南美术发展作为工作中心,以社会主义文艺观、价值观为基本遵循,以真善美为不懈追求,创作了大量讴歌人民、讴歌新时代、不忘初心使命的精品力作。画院集结了郑州市美术创作的精英队伍, 激励画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追求积极的艺术理想和独特的个性表达,不断推进专业团队素质的培养和学术氛围的建设。各种画种、各种思想自由表现,艺术家兼收并蓄,传承创新,经过几代人筚路蓝缕和艰苦卓绝的奋斗,郑州画院已经成为业界的重要标杆,并先后涌现出一批德艺双馨、技艺精湛,在全国享有盛誉的书画名家,如郑玉昆、黄居正、申海涵、李智、段正渠、封曙光、许雄志等。艺术家们经年累月深入生活,扎根基层,在生活中不断汲取营养,运笔于尺素丈屏,从不同角度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生活,描绘伟大祖国的壮丽河山和风土人情,歌颂劳动人民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崭新精神风貌,用画笔感恩人民,回报社会。他们在书法、中国画、油画等专业领域勇于探索,继承传统,开拓创新,逐渐确立了自己的艺术面貌,形成了个人风格,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如已故专职画家郑玉昆曾任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等机构收藏;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油画家段正渠在郑州画院工作期间, 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国内外大奖;封曙光,2012年受邀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会议厅创作巨幅山水画《中岳幽峻图》,并被人民大会堂管理局收藏 ; 许雄志书法作品多次获全国性大奖,多次担任中国书法兰亭奖等全国性书法大赛评委;等等。老一辈艺术大家代代薪火相传,绘出画院 36年锦绣长卷,这既是鼓励也是激励。新时代的画院人理应扛起责任,不断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前行。

  画院体制起源于南宋,宋代几乎所有的名画都出自画院艺术家之手,画家在画院的主要职责就是创作,画院的工作重心是出精品力作,出大家以及集结学术力量,这体现了国家对文化艺术的重视与坚持。如何发挥画院创作的优势,出大作,现大家,郑州画院在深感责任重大的同时也在积极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定位。目前,郑州画院重点打造地域特色,在继承本土文化传统, 促进地域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发掘地域文化资源,着力创办地方特色画院, “立黄河文化美学研究(一河)和中岳嵩山文化(一山)为品牌建设”。

  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源头,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绵延 5464公里的滔滔黄河水滋养了华夏儿女, 孕育了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维系着万亿炎黄后代的血脉,它以勇往直前不复回的磅礴之气塑造了大汉民族顽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华夏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黄河作为华夏的摇篮, 在创造灿烂文明的同时也形成了海纳百川的黄河文化美学体系,培育出了高古深远、厚重浑雄、融合包容、自然质朴、豪迈豁达等和谐统一的美学特点,对沿黄流域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涵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郑州作为黄河中下游的重要城市,肩负着弘扬黄河文化的重大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全市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立足郑州历史文化资源在黄河文化、中华文明中的突出价值,确立郑州“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的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地位。郑州画院作为郑州市一支重要的专业艺术创作力量,充分发挥场馆优势和人才优势,于 2020年 6月设立“黄河文化美学研究”项目,聚焦“中原腹地、一河(黄河)一山(嵩山)”的创作主题,围绕黄河文化的美学类型、美学表现形式、美学精神内涵等方面,开展黄河文化美学特质研究,努力将郑州画院打造成为“黄河文化美学创作研究”基地,积极承担黄河文化、黄河故事里“美”的发掘、整理、创作、研究、推介等工作职责,深挖黄河文化美学特点,探析黄河文化美学对中华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从 2020年 6月立项到 2020年 12月,经过近半年的积极准备和精心策划,“‘大河意象·黄河文化美学研究’主题作品展”于 2020年 12月 30日开幕,同时举办了郑州画院“黄河文化美学创作研究基地”的授牌仪式。此次展览系列活动包含四个展项,分别是“大河新彩—— 郑州画院艺术家作品展”“天地中·河之南——赵曼考古水墨展”“黄河儿女——崔国琦捐赠雕塑作品展”“黄河故事——全国金石传拓作品邀请展”。这是郑州画院对于黄河文化美学研究最新成果的集中展示,其中“‘大河意象·黄河文化美学研究’主题作品展”之“‘大河新彩’郑州画院艺术家作品展”涵盖郑州画院八位艺术家 64组书画作品。这些作品或通过郑州发现的古老文字遗迹,深入到黄河文化、郑州文化历史脉络中,以书法形式表现黄河之美;或通过黄河流域的遗址古迹、风物人情,融入色彩语言、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以绘画形式表现黄河之美。这些作品既有对传统黄河文化的时代传承,又有新时代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是讲好黄河故事的具体体现。围绕这四大展览活动,郑州画院拍摄了两部专题片,出版四部展览作品集,并举办了“‘大河意象·黄河文化美学研究’”主题作品展》之郑州画院艺术家作品展书法作品研讨会。会议由郑州画院院长罗鸣担任学术主持,崔波、锺海涛、孟会祥、杨明、马建中、王浩洲及郑州画院专职书法家许雄志、王三友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嘉宾们从对黄河文化美学品格的理解、黄河文化对书法风格的影响以及如何创作出更好的作品等方面进行了专业性的探讨。绘画作品研讨会的主题为“黄河文化美学与当代绘画”,由副院长朱璇担任学术主持,受邀嘉宾有李健强、谢冰毅、封曙光、邬建、陈政、白金尧及郑州画院专职画家。嘉宾们从对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对黄河的表现, 郑州画院艺术家此次展出作品的笔墨、风格、对黄河文化美学精神的表现及郑州画院艺术家多年来个人艺术发展等方面进行了颇有成效的研究讨论。

  “大河意象”展作为郑州画院“黄河文化美学研究”项目的首场系列活动,或以笔墨丹青、金石传拓、塑形塑物展现黄河文化之美;或以艺术交流、学术研讨思想碰撞挖掘黄河文化之美, 既有对传统黄河文化美学的世代传承,又有对新时代黄河文化美学精神内涵的探究。“大河意象” 将开启郑州画院对黄河文化美学特点具体而深入的研究,引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带动区域美术事业的普及与发展,对推动郑州乃至黄河流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具有深远意义。

  亘古黄河赋予郑州画院人无穷的想象,巍巍嵩岳也深深地拓印在郑州画院艺术家的灵魂深处。中岳嵩山地处河南西北部,毗邻郑州市区。它既是中国的圣山,也是世界的名山,被称为中原文化的源头和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同时又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第一批国家 5A级旅游景区。2004年 2月嵩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册中。时间仅仅过了六年,2010年 8月,坐落在嵩山腹地及周围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少林寺、东汉三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诗经》中曾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赞美,而在司马迁那部堪称为“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中,它就有了“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的描述。这里道、佛、儒三教荟萃,更是神仙相聚对话的洞天福地。郑州画院艺术家,原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嵩山少林寺院首任禅画大师李智先生,以画嵩山达摩而名扬海内外。他踏遍嵩山,久住少林,深受禅宗文化的熏陶与启迪。在他的达摩作品里,既有传统的笔墨技法,又有当代的思想精髓,更有创新的致远意境, 这些元素互相渗透并达到精微的平衡。他的画笔简意足,意境空阔,清脱纯净,在脱尘境界的简远笔墨中体现了一种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直观简约主义思想和卓而不群的禅境风骨。基于儒,染于禅,归于道,空而不虚,寂而不灭,简而能远,淡而有味,高古脱尘。更难能可贵的是,李智先生明心德高,普惠众生,耄耋之年将所留得意作品 60幅及生平文献资料无偿捐赠给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以饷大众而不遗子孙,成为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的一大特色馆藏,实现了自己的禅缘人生之梦,更为新时代艺术家如何实现自己艺术价值的最大化做出了榜样。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怀着感激与敬意,为李智先生举办了“结·缘——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馆藏李智捐赠禅画艺术展”,让公众品读达摩,感悟禅画,以扬中州嵩岳之华彩,以却李智先生之夙愿,以合禅佛普度之道义。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将以此展为典范,根植中原腹地之文化厚土,弘扬“一河(黄河)一山(嵩山)”之美学精神,让更多观众领略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进入新时代,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郑州画院艺术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重要指示精神。封曙光先生便是这一精神的积极践行者,他深扎嵩山十年,以嵩山为基,以黄河为魂, 微观体悟,潜心写生,感受嵩山自然的日精月华,领会嵩山文化的三教融合。在他的艺术作品里常常运用嵩岳画派特有的笔墨技法,以硬笔短毫作挺劲的直线,表达山势脊背,用墨晕染出山体的阴阳明暗,笔墨有分有合,皴、擦、点、染,样样精准到位,布局恢宏,气势磅礴,着实让观众领略到嵩岳国画艺术的非凡境界和画家超高的艺术造诣。他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作品《中岳幽峻图》,画作高 3.4米,宽 9米,气势磅礴宏达,生动地表现了嵩山险峻茂密的自然风光, 而且巧妙地把嵩山的历史传说“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具有代表性建筑融入山川自然当中,赋予画作艺术文化的双重属性。《中岳幽峻图》得到领导及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长年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内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会议厅。封曙光先生在深入嵩山的十年间,既写嵩山的自然风光, 又画嵩岳的人文精神,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嵩岳和中原文化的作品。2021年 4月,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及文艺名家推介工程推出了封曙光先生创作的嵩山主题的精品一百多幅,举办“嵩山·十年求工——封曙光山水画作品展”。这批山水画作品是封曙光先生十年求工,深入嵩山,呕心沥血创作嵩山文化的成果反映,是向人民汇报、向广大文艺工作者展示的最新创作成果。这些写就心灵造化,反映嵩岳文明的扛鼎之作,将带领中原文艺工作者深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中,写法自然, 取法人文,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丹青歌咏主旋律,力作抒发家国情。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之华诞,又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郑州画院自 2020年开始就积极筹划以美术的形式,从不同角度诠释党的百年历程,向党的生日致敬和献礼。书画家们积极准备,精选出自己的得意之作,汇成“山河同庆—— 郑州画院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周年美术作品联展”,于 2021年 4月 28日在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新馆拉开帷幕。艺术家们用不同形式描绘中原山川之美、风物之美、人文之美,将中原丰厚深邃的文化内涵及生活面貌和意识形态跃然于纸上,以笔墨深耕,讴歌新时代,描绘新征程。

  郑州画院已走过 36 个春秋,36 年,风华正茂,人才济济,硕果累累。郑州画院发展的 36 年,饱含了画院几代人的奋斗与艰辛。从画院创办之时的无固定办公场所到百花路上 30平米的办公室, 从高新区的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到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新馆,郑州画院从无到有,从有到更好,用蜕变拥抱时代,用惊喜回馈社会。在这条道路上,它打破原有管理体制的束缚,向“馆院合一”转型,走出一条艺术创作与展览、收藏、学术研究、公共教育互动的道路。特别是郑州美术馆新馆的开馆,令人倍感郑州画院改革创新的力量与成果。跨越 36年的岁月风华,郑州画院塑造一个艺术的窗口,从窗内往外望,可以一览郑州 36年的城市岁月和人文风景,从窗外向内望, 可以窥见一群美术菁英始终坚守对中原艺术的探索,建构起属于中原画谱系中的艺术语言。

  走进新时代,郑州画院将认真总结建院以来辉煌历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定不移守住“一河(黄河)一山(嵩山)”这一地方文化的根脉,办出特色,办出高度,让郑州画院成为沿黄九省黄河文化美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把中原厚重的文化历史展示好,阐释好, 用原创性的好作品奉献社会,深入生活,扎根基层,以深植时代为基础,在观念和手段结合上, 内容和形式融合上进行深度创作,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相统一,用精品力作成就事业、服务人民,彰显新时代中原文艺劲旅的情怀担当,开创郑州画院创作的新篇章,为中原振兴发展熔铸更加强劲的文化支撑。

  (本文作者为郑州美术馆典藏研究部主任 副研究馆员。)

  《红崖圪岔山曲曲》 段正渠 油画 140cm×150cm1989年

  “山河同庆”郑州画院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作品展海报

  《中岳幽峻图》封曙光 中国画 340cm×900cm

  《唐·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罗鸣 书法 180cm×96cm×42020年

  注:此文无中国国家画院、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大河艺术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有书面授权者,转载此文需注明来源,不允许更改任何文字和标点符号。



编辑:方小远

相关阅读

大河艺术网

2024-04-24

大河艺术网

2024-04-23

大河艺术网

2024-04-22

Copyright © 2001-2023 大河艺术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26598700

邮箱: daheyishuwang@163.com

未经大河艺术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