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家动态

第七届全国画院美展论文 | 李延声:毛笔写真论

2022-03-19 20:46:56 字体大小【

  毛笔写真论

  李延声

  内容提要:“毛笔写真论”特点有六方面(六要):一、要用毛笔。二、要以“六写”为基础。蔡若虹先生总结美术教育,提出了“四写”,即临写、慢写、速写、默写。三、要传神。绘画终极目的是写意传神,有三要点:客观之神;主观之神,即“迁想妙得”;笔下之神,即“骨法用笔”之灵性。四、要简、要舍。五、要面对面直接创作。六、要有量,有量才有质。20世纪初,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将西方素描引入中国,经过几代艺术家努力,将中国写意精神融入素描,又将素描融入中国画。“毛笔写真论”有利于建立中国式素描体系,并成为中国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传神;写意;毛笔;速写


  美术理论家邵大箴说:“绘画不分东西,人物最难。我国传统文人画的弱项在人物。”【1】这难度就是传神,即造型与笔墨最有机的结合。

  晋朝大画家顾恺之总结了“以形写神”“传神”的画论,是“千古传神第一人”(潘天寿语),“传神”论最初专门针对肖像画而言。历代画论均有论述,可见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南朝谢赫《画品》“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元代王绎《写像秘诀》,明代董其昌《画旨》,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篇·传神总论篇》、蒋骥《传神秘要》等。传神论表现了人文主义 光辉,成为中国艺术的优秀传统。

  中国传统人物画在唐宋时期曾达到一个高峰,元明清之后逐渐衰落。衰落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千人一面、缺乏个性,概念化、程式化成为通病。徐悲鸿、蒋兆和提出的人文关怀思想和引进的西方素描,提高了人物画的造型能力,促进了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和繁荣。蒋先生20世纪 40年代的难民写生是美术史上的经典,也是毛笔写真的经典,但画面素描的痕迹较为明显。速写这一概念也是从西方引进的,素描是较长时间地观察、研究和表现对象,而与之相辅助的则是在生活中短时间内快捷地搜集素材,即速写,具有即兴、随意、大取大舍的特点,有极大的主观表现性。这还涉及另外一组概念,写真与写生。中国古代将对真人而画称为写真,相比写生,前者更着重精神的表现。史书记载,南朝张僧繇奉旨“乘传写照”,乘快车为诸王面对面写真,画的肖像真实生动。宋代名画《韩熙载夜宴图》是顾闳中以真实肖像为基础创作的,但因无具体史料记载他是否当面写生,在我看来很可能是与默写相结合。默写是中国画技法的重要方面, 相传任伯年在房顶上观察猫的动作,回来后挥毫画的猫很生动。以创作“主席走遍全国”而闻名于世的李琦先生是我在中央美院学习的指导老师,他创作的许多当代人物肖像画,是默写完成的, 笔线简洁,可谓当今一绝。

  中国画写意艺术观是建立在与西方不同美学基础上的。西方求写实,东方求写意;西方求再现, 东方求意象。西方现代艺术走向抽象,而东方始终追求写意。所以潘天寿说:“东西方形成两座人类艺术的高峰。”

  中国画工具主要有笔、墨、纸、砚,用毛笔写出的线条独具东方审美风格。关于笔线运用, 古人总结出“书画同源”“以书入画”“骨法用笔”“金石入画”的可贵经验。中国书法有几千年的优秀传统。在书法与中国画的用笔上都强调一个“写”字。关山月在我为其作的画像上题跋:“以形写神,贵在‘写’字,写形是手段,传神才是目的。一定要形神兼备,要在这个目标上继往开来。” 可谓对中国人物画的经典概括。贝聿铭在我为其所作画像上题字“此画传真又传神”,“传真传神” 这正是毛笔写真的目标。

  我在美术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将“毛笔写真论”也称为“书法速写论”。“画笔能从书笔来”(潘天寿语),强调用书法线条来快速写真,其实绘画线条要比书法线条丰富得多, 运用书法线条主要强调一个“写”字。这个“写”是放笔直取,不是描、不是画、不是造,而是“写”。“写”有“宣泄”之意,是情感的迸发,是一种强烈的抒情。这种“写”可以进入一个境界,将笔法中的情意法趣与对象形神融为一体。这种“写”可以达到物我两忘,与对象进行心灵的交流。

  美籍华人、著名记者赵浩生在我的《智者》一书的序文中写道:“肖像速写的像,既不像照相,又不像工笔人物,也不像光色逼人的西方油画人像,而是一种用温柔敦厚纤巧飘逸的中国毛笔,融合中西技巧所描绘出的富有人情味和幽默感的作品。只有艺术自信的画家才敢作肖像速写, 只有挥洒捕捉运笔如神的大师才能写出令人拍案的肖像速写。”“成功的肖像速写,代表了文字所不能的千言万语。”毛笔写真论就是倡导做“艺术自信的画家”。

  结合艺术实践,我认为“毛笔写真论”主要有六方面要点或特点:

  一要用毛笔。1956年我小学毕业后考入中南美专附中七年制学习,时任校长关山月对我说: 你要是喜欢学习中国画,一定要用毛笔去写生。于是我用毛笔写生了一棵棕榈树,作品刊登在湖北日报,为此我还收到 5元稿费,那时我 13岁。但后来因用毛笔写生要带墨、带水,还要有稳定时间,远不如铅笔、炭笔、钢笔方便,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尝试毛笔写生。1981 年我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画研究院筹备组工作,担任常务副院长黄胄的秘书。黄老对我说:自己一生画了那么多速写,有上万张之多,可是用毛笔速写太少了,如果早一点多画毛笔速写, 画风一定有新面貌。这时我又想起当年关老要我用毛笔写生的嘱咐,真如醍醐灌顶,开始将毛笔速写作为常态来实践。经过近 40年的努力,对于毛笔速写,我感觉自己已进入一个自由的天地。

  中国毛笔有几千年传统,毛笔制作要求尖、圆、齐、健。唐朝白居易《紫毫笔》诗中赞毛笔堪称“千万毛中拣一毫”,明朝谢在杭《西吴枝乘》赞毛笔“毛颖之技甲天下”,元朝冯应科制笔令赵孟頫“日书万字”而不败。书法执笔讲究指功、腕功和肘功,写字要做到指实掌空,掌空可握一个鸡蛋,也称手背圆、手心圆。根据需要悬腕和悬肘,使笔线的运用进入自由的天地。学习中,真、行、草、隶、篆都要了解,临帖、读帖应是常课。中国书法和绘画都用毛笔,有许多共同性,正所谓“书画同源”。近代黄宾虹总结用笔方法为“五笔”:平、留、圆、重、变。毛笔写出的线是最丰富、最美、最独特的,可谓十八般武艺全能:中锋、侧锋、逆锋、散锋、枯锋, 其他任何笔如铅笔、炭笔、油画笔、钢笔、圆珠笔等都达不到毛笔的艺术效果。20世纪 90年代初四川美术出版社曾出版过一本我的毛笔速写画集,有人评论我的毛笔写真人物“每一根线都是有神经的”,我觉得这是对我毛笔写真的最大认可和鼓励,这是经几十年实践才具有的。

  二要以“六写”为基础。20世纪 60年代蔡若虹先生总结美术教学,提出了“四写”,即临写、慢写、速写、默写,在此基础上我加了两写,即书写和意写。书写就是书法的学习;意写就是要培养想象力和创意。善于设计画面,即我们常说的小品画。蔡老讲的慢写就是指素描和白描的学习。上世纪 80年代素描大讨论中,有人指出以素描为基础,是以西方绘画观念先入为主,不利于对中国画的学习,素描是西画的基础,中国画应以书法为基础。中国画是以素描为基础,还是以书法为基础?这两点都有道理,但又不全面。徐悲鸿、蒋兆和将西方素描与中国画教学相结合,提高了中国画的造型能力,使中国人物画获得了大发展、大繁荣。也有人指出“素描 + 水墨”在艺术上, 对中国画登高峰有局限性。对此,李可染认为学习传统要“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对学习素描也应如此,首先要掌握它,其次要摆脱它。掌握素描是指掌握了造型能力, 摆脱素描是指要善于运用中国笔墨思维,尤其要摆脱抄照片的现象。李可染先生将素描的侧光融入笔墨创立“李家山水”。徐悲鸿在赴法国留学前,就随康有为先生学习书法,康有为先生倡导碑学,书法雄强博大,徐悲鸿很年轻就站在巨人肩上,得书法真传,笔力遒劲、浑厚大气。这使得徐先生将西方素描融于中国画笔墨起到绝好的作用。水墨的奔马,造型严谨、笔墨雄强而洒脱。徐先生不仅书法好,他还研究中国白描,收藏任伯年作品,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中国书法有三要领:笔法、章法、字法。其中笔法的运用,将线条美发挥到极致。书法讲究将心灵、情感与笔线的变化融为一体,凝聚在笔尖。有人调侃书法是“小线条、高境界、大艺术”。王羲之一幅书法,几根线条、流传千年,人们百看不厌。这小线条就是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智慧。速写往往要求在很短时间里收集素材,不求全面,只求抓住一点生活中的真实感受或记录一点创作所需的素材。中国古代画家在生活中写生,并没有慢写和快写之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我在为文化名人和非遗传承人画毛笔速写笔线也从书法中获得许多的启示,脱开了素描,力争用简洁准确的笔线写出传神佳作。我在广州美院附中学习时,有麦华三先生教书法,仅有初步认识。1962年,浙江美院在潘天寿院长倡导下,于中国画系设立书法科,这是高等美院的首创,当时陆维钊先生教我们书法。在中央美院研究班学习,启功先生教我们书法,这都使我获益匪浅。在当时, 石鲁先生也提出“中国画应以书法为基础”的见解。

  今天看来书法应为必修课。我认为,应以“六写”为基础,建立起中国式的素描体系。

  三要传神。齐白石曾经说过:“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他认为绘画的终极目的就是写意传神。传神三要点:①客观之神,“以形写神”对所画的人物要有基本的了解,熟悉更好;②主观之神,即写像时自我抒发表现之神,即“迁想妙得”,强化主观的感受;③笔下之神,即“骨法用笔”之灵性。古画论“六法”中指出“骨气形式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清代大画家石涛在画论“一画章”中指出:“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我故曰:‘吾道一以贯之。’”石涛讲的即墨法为本,笔法连心,“夫画者, 从于心者也”。

  这个笔下之神就是艺术家独特的创造,是画家心灵的印迹,是摄影等不可替代的。

  在 2010年为恩师方增先画像时,方老说:“中国画最核心的是魂,是精神的内涵。李可染说过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如果没有魂,要胆又有什么用!现在有些人有胆无魂,胆子很大,乱涂乱抹,但没有基础,也没有内涵……”就在聊中国人物画时,我拿起毛笔,铺开宣纸为方老画肖像速写。方老说:“写意的内涵也是传神。浙派人物画就是脱开素描的束缚,完善运用笔墨的体系。”我对方老说:“我认为中国人物画的教学体系是三合一:徐蒋体系、浙派体系和黄胄体系。” 方老表示同意这种观点——他说,刘国辉也有这种看法。不知不觉过了大约半个小时,我完成了对方老的肖像速写。方老一看,说:“嘿,画出我的精神了!”方师母看了也说:“很好,很像!” 方老在画像上题道:“行行复行行。庚寅秋八十叟方增先于上海。”方老告诉我:“这正是此次赴京画展的题目,我一生都在探索中。”有二老的认可,我感到欣慰。

  传神必求真,是真情,是情感相通,心相印。传神的艺术把握是高度提炼的形神兼备,是真善美的结晶。

  四要简、要舍。速写有两个特点:“快”和“简”。孔子曰:“绘事后素。”绘画要以最简洁的手法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计白当黑,以一当十,善舍而后善取之。古代有减笔画,宋代梁楷、清八大山人都以减笔著称。潘天寿有“东西方艺术拉开距离”之说,中国画就有“简”之妙。“简” 就有大空间,为笔线的运用提供自由天地。

  1995年,我到北京医院拜访冰心老人,已是中午 12点,老人刚吃过午饭,坐在床上。护士说: 你采访时间不能长,冰心要休息。我简要说明来意,就拿起毛笔在宣纸上迅速为冰心画像,然后请她过目。冰心在画上题字:“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冰心九五年五月七日。”前后不到 10分钟。我回看画像,冰心有只眼没有画眼珠,但冰心的慈祥神态已画出来,这就足矣。所以,技巧的锤炼, 需要硬功夫,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往往几分钟解决战斗。

  五要面对面直接创作。中国书画最强调作画的状态,强调进入境界。古人曾有作画时解衣磅礴之说。王羲之作《兰亭序》是在酒醉情浓之时一挥而就的,书法中也有圈圈点点、涂涂改改。过后, 王羲之再重写,发现都不如当时现场所写。当我面对真人时,会有一种心灵的交流,是在面对照片时不可能有的情感冲动。我为启功画像时,启老为我的作品题诗,并书赠于我。当时激动的心情是言语难以表达的,我迅速为启老画了一幅毛笔速写,请启老过目。启老随手就题字:“写什么, 不知道。当其无有书之妙。李延声先生速写,启功自题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三日。”画像将启老慈祥、幽默、专注的神态都表现出来了,启老握笔的手势正是掌心空五指实的特点。而这幅画怎么画出来的,我自己都说不清,而且整幅画像竟然没有一笔废笔,线的运用都很到位,几乎不可重复。

  这种在生活中面对真人的直接创作,会有一种好的气场,造型、章法、笔法空白与虚实都十分讲究,而作画的状态却是在情浓意足、物我两忘中“写”成的,也是在经意又不经意中完成的。美术理论家尚辉评论道:“在当代中国画学界,李延声以造型坚实而富于笔墨意蕴的人物肖像而著称,也可以说是当代写意人物肖像画的代表。受恩师叶浅予和黄胄的影响,他的写意人物肖像也注重勾线,以准确而生动的勾线捕捉人物形象的形神。他的这些写意人物肖像,汲取了叶浅予舞蹈人物姿势灵巧而追求自我的凝练刚劲,借鉴了黄胄速写线条的生动畅快而追求用笔的精准深刻,李延声试图把西方写实造型转化为精准洗练的线条来表达他对人物形象的感受,并把中锋用笔和适度的偏锋、皴擦相结合,形成骨肉相连的肖像塑造方法。力求通过笔墨传递人物肖像那些更加强化人物内心深处的东西,从而使得写意人物画真正具有肖像画的特质。”【2】

  毛笔速写和毛笔写真有不同也有相同之处。写真是中国传统画对肖像画而言,所以毛笔写真主要是指肖像画,同时亦是一种创作,面对真人时既要认真观察,又要概括、提炼、取舍,以达到“传神”之目的。

  毛笔速写即是造型能力的培养和基本功的训练,也是记写随感和为创作收集素材的手段。具有随意性、快捷性,不求完整、全面,只求精彩,一组人物、一个动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 只要抓住最感动的一点即可。在生活中画毛笔速写与摄影、摄像可以互补,但也是摄影、摄像不可替代的。

  六要有量,有量才有质。古代书法家练功有许多故事,传说王羲之练字,洗笔将一池水都染黑了, 写坏的笔堆成山。怀素在木板上练字,把木板写穿了。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曰:“才成于专而毁于杂。”徐悲鸿要求学生“立志画一千张素描”。李可染说自己是苦学派。当代人物速写有四位大家:黄胄、叶浅予、杨之光、刘文西。他们的速写都是数千幅并过万张的。

  在广州美院附中学习时,黄胄、叶浅予的速写在广州展览,我专程去临摹他们的作品。学校组织我们下乡,在农村有机会就画速写。回校后星期日就到街上去画速写。寒、暑假回家就在火车上画速写。大学毕业,我到煤矿工作,也画了许多速写。速写对我的艺术技巧提高起了重要作用。

  从艺者,犹如马拉松长跑,需要长期实践,而不可急于求成,最终达到终点,才有成绩,半途而废者就没有成绩。在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一个月画 100幅毛笔速写, 有学生觉得太多,深感为难,但当他们认真去画时,1天就画完 10幅,10天就完成了 100幅毛笔速写,作画水平有明显提升。可见,有志者,事竟成。毛笔写真画到顺手时,情浓意切、笔线自如, 犹如写书法时的状态,白纸对晴天一挥而就。当然画又不是书法,画坏怎么办?宣纸是半透明的纸,可再取一纸覆盖在画坏的纸上,取舍一番,继续挥写完成。蔡若虹先生为拙作《毛笔写真》赋诗鼓励: “妙手记荣华,形神两不差,五官皆近似,特点略显夸;能者多劳笔,悠哉不谢花;无须三五载, 风貌一千家。”毛笔写真画多了,对影像图片的参考,可以活用起来,可以自由夸张、取舍,而不会如初学者那样照抄照片。

  我 20多年出了两部书《智者——李延声中外名人写真画集》和《神工——李延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写真》。《智者》2007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沈鹏在为《智者》一书作序中, 记述了我为其画像的过程:“延声作画,大处着眼,小处不苟,尽精微而全神韵,致广大而及毫芒。在中国传统线条的运用上,见骨法、见性情,有深厚根底。他为我造像,用较快的速度写下所感, 随后覆盖一纸舍去枝蔓,突出重要细节,完成制作,我称之为‘二度创造’。”黄苗子先生说, 毛笔画速写这种画法,古人是没有的。他最早看张大千画过,但是略显简单些,后来叶浅予也用毛笔画速写,也简略些,而且作品数量不多,用笔记了一下色彩。他说黄胄先生也曾非常感慨地对他说,要是早就用毛笔速写,自己的画风就会有新的面貌了。该书我收录了巴金、赵朴初、冰心、艾青、启功、黄胄、关山月、贝聿铭、李政道等中外现当代科学文化的顶尖人物,后来又画了金庸、南怀瑾、星云大师、袁隆平院士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等。画像上都有画像本人的题字、留言和签名。随着一些大家的离世,有很多作品凸显出其艺术及人文历史的独特价值。

  有人问我,怎么会想到要为这些杰出人物画像?我说要感谢几位老师的指导。1995年我创作中国画长卷《魂系山河》,塑造了民族英雄林则徐等历史人物形象。在创作过程中,我发现林则徐没有照片,只留有画像。为了塑造人物的个性,我想从生活中找一点借鉴。于是我就为启功、蔡若虹、黄胄、关山月几位老师画像。几位老师对画像给予极大鼓励,这使我十分兴奋、备受鼓舞, 就画出了这一系列。

  关于《神工》,这源于 2011年我出席两会时,了解到全国人大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立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也是我们艺术创作的源泉。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角是传承人。在文化部(现名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协助下,我奔赴大江南北,历时 1年完成对 108位传承人的画像和采访短文。

  《神工》2012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结集出版,冯骥才在序言《为乡野天才立像》中称“有史以来画家笔下第一本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相册”。沈鹏老先生则用草书题诗称:“草根沃野赛名花, 香彻寻常百姓家。兰叶游丝描不足,绵长悠远踵增华。”的确,古代画家的技法“兰叶描”“游丝描”等十八描已不够用了,我们应有新的创造,“绵长悠远踵增华”。自 2012年至 2019年我又完成了 108 位传承人的画像和短文,将出版《神工》(第二集)。

  毛笔写真画得多了,对影像图片的参考,可以活用起来,可以自由夸张、取舍,而不会如初学者那样照抄照片。美术理论家卢炘评论拙作“毛笔速写——中国式素描的探索者”【3】确实如此。

  20 世纪初,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将西方素描引入中国。近百年经过几代艺术家的努力,素描促进中国画发展和繁荣,素描在中国文化底蕴的融入中,其脉络已清晰,逐步形成了中国素描的体系。

  中国式素描体系概括地说就是:“三合一”的学习方法与“六写”的基本功。“三合一”就是将“徐悲鸿、蒋兆和素描体系”“浙派人物画体系”“黄胄、叶浅予速写体系”合成一个系列,再加上“六写”(即慢写、速写、默写、临写、书写、意写)基本功训练,即构成中国式素描体系。

  20世纪初,徐悲鸿及一批艺术家赴欧洲留学,“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将素描引入中国美术教学。1956年我小学毕业,考入中南美专附中(后迁往广州,为广州美院附中)开始学习素描, 是按苏联契斯卡柯夫体系学习,从画石膏像开始,利用光影五个调子,学会分面,研究物体结构, 培养写实的造型能力。徐悲鸿提出“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仍有现实意义。向西方素描艺术大师学习是前提。在附中时苏联画家费钦的素描画照片广为流传,费钦素描善于用线,画得精确生动。西方大师丢勒、荷尔拜因、安格尔、席勒等善于用线的素描手法,值得中国人物画借鉴。海派人物画大家程十发认真研究珂罗惠支、麦绥莱勒的版画,将其黑白及粗细变化融入大写意水墨之中是成功的范例。

  1978年,我进入中央美院中国系研究班学习,虽然徐悲鸿先生已离世多年,但我有幸看到徐先生的素描及中国画原作。更有幸的是蒋兆和先生、叶浅予先生是我们的指导老师。徐先生的素描与苏派素描不同,更重视运用线表现人体结构。蒋先生将素描及山水的皴法融入水墨画中,强化骨法用笔,一批难民的水墨写生是中国式素描的典范。更重要的是徐悲鸿、蒋兆和先生将人文关怀的思想,将素描技法引入中国人物画,开创人物画的新纪元。徐悲鸿提倡“尽精微致广大”, 将造型与笔墨融为一体,在表现时代风貌上,推进了中国人物画的表现力。蒋先生曾为拙作画展题词鼓励:“申正气重感情艺术之道也。”造型能力的提高,最根本是要表现人物的情感。

  1962年,我进入浙江美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潘天寿院长提出中国画教学分科(即人物、山水、花鸟),并成立了书法科。我在人物科学习,浙派人物画的代表人物李震坚、周昌毂、方增先、顾生岳、宋忠元都是我的指导老师。潘天寿先生说:“中国绘画以墨线为主, 表现画面上的一切形体……在画面上所表现的形式,不外乎点、线、面三者。”浙派人物画将花鸟的技法融入,素描与白描相结合。方增先老师说:“浙江美院中国画系已把这种线性素描、慢写,作为全系的专业素描,而我称之为结构素描,”方先生说:“中国艺术和结构是一块块的团块, 团块结构是艺术形式。”将线与团块的理念相融合画素描。有评论称方先生以“结构素描盘活笔墨”, 所以浙派人物画的以线为主“结构素描”是在“徐蒋体系”基础上的创新和推进。

  方先生还说:“我是主张用大量速写,来作为学画人物造型能力的训练的。”速写这种画本身就包括写生和默背两种因素,所以浙江人物画教学也强调素描与速写、默写的结合。

  叶浅予先生提出“传统、生活、创造”三位一体及“临摹、写生、创作”三结合的中国画现代教学体系。叶老毕生画大量速写,本不离身、手不停笔,捐赠国家画院有 5000余件速写作品,其中有 80册速写本。叶老速写最精彩的是“戏曲人物”和“舞蹈形象”,动感十足。叶老说:“我从漫画创作转到国画创作方面来了,速写是这二者之间的桥梁。”

  与黄胄先生亦师亦友有近廿年的交往,黄胄先生画的新疆各民族的速写有几大箱,形象鲜明, 线条流畅、洒脱,其画舞蹈更是绝妙。黄老将速写的线条融入笔墨的表现中,将中国人物画的笔墨语言向前推进一大步。有理论家在评论叶浅予和黄胄的速写时,称“速写成就了新中国画”。

  刘文西先生画陕北人物肖像速写用铅笔画得惟妙惟肖。1962 年我进入浙江美院学习,刘文西先生已毕业到西安美院工作。1986 年我有幸与刘先生一起到延安郊区的四十里铺农村过年,住在农民家一个多星期,刘先生用铅笔,我用毛笔,画了许多速写。

  在广州美院附中学习时,我经常看到杨之光先生的画作和速写。杨先生画的芭蕾舞四个小天鹅形象活泼,用铅笔画线条极富韵律感,至今使我记忆犹深。

  叶浅予先生和黄胄先生两位大家都没有上过美术学院,都是从生活中画速写锤炼造型能力。而杨之光先生和刘文西先生是美术学院培养出来的,造型基本功是课堂训练得来的,然后他们到生活中画了大量的速写。

  这几位大家,只有黄胄先生在晚年感叹自己的毛笔速写画得太少了。而晚年的黄胄还临摹陈老莲的线描人物,寻求毛笔速写与传统线描更高层次的融合。

  中国人物画技法的核心是造型和笔墨的统一,要善于“迁想妙得”,将中国的美学理念和写意精神融入素描,又将素描融入笔墨之中。这就是中国人物画家所行之路。

  “三合一”的学习方法及“六写”的长期训练,艺术家到成熟阶段,将毛笔速写作为主导, 就可将中国人物画技法达到高度。我想这就是黄胄先生晚年感叹自己毛笔速写画得太少了的原因吧。

  “毛笔写真论”有利于建立起中国式的素描体系,并成为中国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式素描体系的确立是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为多极化世界艺术贡献的中国智慧。

  (作者为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国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

  【1】邵大箴. 李延声画集序“有深度的探索与创造”。2002 年香港一画廊出版。

  【2】尚辉. 在《岁月丹青》李延声专题纪录片上的评论。2018 年中国国家画院制作。

  【3】卢炘. 传神之妙——李延声中国画探微[J]. 美术杂志,2016 年,5 月出版。

  注:此文无中国国家画院、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大河艺术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有书面授权者,转载此文需注明来源,不允许更改任何文字和标点符号。



编辑:方小远

相关阅读

大河艺术网

2024-04-24

大河艺术网

2024-04-23

大河艺术网

2024-04-22

Copyright © 2001-2023 大河艺术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26598700

邮箱: daheyishuwang@163.com

未经大河艺术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